">
工聯網消息(IItime) 8月2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共同主辦的2021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在北京盛大開幕。大會發布了《北京市關于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實施方案》,明確了北京市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戰略和愿景,描繪了今后十年北京數字經濟發展的路線圖和施工圖。
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是北京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坐標上,順應數字經濟發展大勢做出的戰略決策,是服務國家戰略、治理超大城市、謀求競爭優勢的主攻方向,是推動實體經濟提質增效、重塑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要求。近年來,北京大力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2020年,全市數字經濟總量超1.44萬億元,占GDP比重超40%,為建設標桿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礎。
立足“四個突出” “六個高地”指明前進方向
著眼未來,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要立足于“四個突出”:一是突出“數字”驅動,把數據作為核心生產要素,作為城市減量發展背景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主要路徑。二是突出“全球”爭先,堅持全球化視野和高水平開放,努力爭取在全球數字經濟的競爭中處于領先位置。三是突出“標桿”引領,培育一批標桿企業、實施一批標桿工程,打造數字經濟時代的標志性產業體系。四是突出“城市”孵化,把北京超大城市整體作為一個超級孵化平臺,加快構建數字社會生態。
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是什么?北京在哪些方面能夠成為標桿?《實施方案》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通過10年左右的持續努力,瞄準世界前沿技術和未來發展的戰略需求,使數字技術創新活力充分釋放,數據資源要素潛力全面激發,數字賦能超大城市治理全面彰顯,首都數字經濟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帶動能力顯著發揮,數據驅動的首都示范輻射能力有效提升,把北京打造成為引領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六個高地”:城市數字智能轉型示范高地、國際數據要素配置樞紐高地、新興數字產業孵化引領高地、全球數字技術創新策源高地、數字治理中國方案服務高地、數字經濟對外合作開放高地。
把握核心主線 “八項任務”明晰建設脈絡
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核心主線是瞄準數據在數字經濟中的基礎性作用,打通數據生成—匯聚—交易—消費—應用全鏈條,形成從數字城市—未來產業—數字社會的全覆蓋發展局面。
《實施方案》明確了八項主要任務,形成開放領先的新型數字社會生態,率先構建面向未來的數字經濟新體系。
率先建設數據原生的城市基礎設施。包括:加快建設全感知城市;建設智能網聯化城市道路,“十四五”末完成1000公里;推進水電氣熱等表具智能化改造,建設數字城市生命線;建設國際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等。
匯聚激活超大規模的數據要素資產。包括:建設多來源支撐的數據資源庫集聚海量數據資源;建立協同高效算力中心體系,構建數據、算力、算法于一體的服務生態;發展數據服務的新業態,構建“數據存儲-數據確權-數據定價-數據交易-數據運營管理”的數據資產全產業鏈。
集中建設開放互聯的國際數據樞紐。包括:高標準建設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打造數據跨境流動和交易的全球大平臺;建設數據融合交換處理計算平臺,支撐智能服務應用;高水平建設數字貿易港,成為全球數據鏈的樞紐城市。
聚焦培育數據驅動的未來標桿產業。聚焦六個產業。新一代數字化出行產業,將抓住交通行業全面數字化轉型窗口期,以自動駕駛技術、車路協同解決方案為突破口,統籌推動“車、路、云、網、圖”一體發展;新型數字化健康服務產業,將統籌北京豐富的醫療資源,推動“醫共體”升級成“健共體”,實現醫療衛生事業由“以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智能制造產業,將通過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電子商務平臺,建設一批全球智能制造標桿工廠,構建數據驅動的北京智造新業態;面向碳中和的數字能源服務產業,將著眼能源生產輸送消費的全鏈條革命,發展新型儲能產品、分布式能源系統和“虛擬電廠”“負荷聚集商”等業態;數字金融產業,將聚焦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設,推進數字人民幣全場景試點應用,打造數字金融科技示范園;數據支撐的研發和知識生產產業,將積極探索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應用的跨學科知識創新和知識生產新模式,進一步推動傳媒、傳播、出版、教育等產業形成數字經濟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