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聯網消息(IItime) 9月28日,在2021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期間召開的5G+工業互聯網高峰論壇上,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原司長張相木以《智能制造——革命性的生產方式》為主題,發表了講話。
張相木表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與生產方式的發展演變密不可分。回顧歷史,生產方式的變革已經歷了三個階段,正在進入第四個階段--智能制造,智能制造不是一種技術,也不是產業,更不是網絡,而是革命性的生產方式。
關于智能制造,張相木強調了以下幾個概念:
一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是CPS,CPS是一個分布式的大系統,它由多個子系統組成,一個子系統又有多個較小的子系統構成,各個子系統通過通訊網絡進行信息傳輸,子系統內部的物理設備也需要由某種或者多種異構的網絡進行互聯。CPS中的許多感知、計算和控制任務是由地理上分散的單個單元協同完成的。
二是智能制造的精神是智能工廠,智能工廠是由物理實體工廠虛擬制造平臺和智能決策系統組成,物理實體工廠為制造過程提供智能化的硬件基礎設施和制造資源,虛擬制造平臺是基于這些制造資源和制造過程的數字化模型。智能決策系統可以在虛擬制造中對制造過程進行迭代和優化,也可以在實際制造中實時監測和調整制造過程。
三是智能制造的靈魂是制造知識,新一代信息技術確實是構建CPS的利器,也是發展CPS系統的一些使能技術,但是它只有跟制造體系結合起來才能發揮作用。
四是智能制造中起決定性的重要因素還是制造知識。
五是智能制造的本質是實體制造,智能制造系統、CPS、數字孿生其根本宗旨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減少資源消耗,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提高企業效益。
智能制造被列入“中國制造2025”,作為一個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可以重塑制造業技術體系、生產模式、產業形態和價值鏈,它是提升制造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抓手。
根據“中國制造2025”,工信部聯合有關部委,發布了“十三五”智能制造規劃,在這個規劃的指導下,整個“十三五”時期我國智能制造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形成良好的發展態勢。在自主研制智能制造裝備,建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開展新模式試點示范,培育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方面取得積極成效。經過五年的奮力追趕,我國制造業重點領域已經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部分優勢企業對網絡化制造進行初步探索,為“十四五”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入推進智能制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張相木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智能制造發展的總體思路應該是在全面推廣普及數字化制造基礎上,大力發展網絡化制造,積極探索智能化制造。關于路徑和目標,一是以數據為基礎,以工藝與裝備為核心,依托制造單元、車間、工廠、供應鏈等載體,構建軟硬兼施、虛實融合、安全高效的智能制造系統;二是研究兩大主題,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生產包括裝備,包括物流,包括大的工藝等等;三是實現三項集成,縱向集成、橫向集成,端到端集成,這都是要發展智能制造的一些基本路徑。關于總體目標,張相木表示,到2025年,規模以上制造企業基本普及數字化制造,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初步實現網絡化制造,集成和協同成為制造活動的主要特征。
最后,張相木分享了發展智能制造的兩個觀點:一是發展智能制造要一步一個腳印去推行,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因企制宜,實事求是。二是企業推行智能制造要先醫后藥,所謂先醫后藥是指要先對企業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進行診斷,認清企業所處的位置和擁有的實力。同時,要加強與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