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聯網消息(IItime) 9月28日,在2021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期間召開的5G+工業互聯網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以《云制造系統3.0——一種適應新時代、新態勢、新征程的先進智能制造系統》為題,發表了講話。
李伯虎表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在新時代新態勢新征程下,提出的云制造系統3.0是一種適應新時代、新態勢、新征程的,具有新模式、新技術手段和新業態的先進制造系統。
云制造系統3.0的體系架構從物聯網上面發展,包括底層新的自然資源能力產品層,新的智能感知接入通信層,新的智能邊緣處理平臺層,新的智能制造系統云端服務平臺層,應用層,人和組織。每一層都有標準和安全考慮,這個架構可以用于縱向范圍、橫向范圍以及端到端的連接。
“為了實現這個架構,我們提出了五維的技術體系。一是云制造系統3.0技術體系的整體架構子體系。二是新的制造技術,新的信息通信技術,新智能科學技術,新制造應用領域專業技術構成的云制造系統的支撐技術子體系。三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引領下的安全技術體系,包括物理安全、技術安全、管理安全、商業安全。四是標準技術體系,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引領下,基礎共性、總體標準、平臺標準、應用標準。最后是工業軟件,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引領下的系統軟件、平臺軟件和應用軟件。”李伯虎講道。
云制造系統3.0現在做的怎么樣呢?李伯虎以云制造系統3.0雛形——航天云網2.0為例進行了介紹。航天云網2.0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航天云網公司研發,關鍵技術包含以下十個方面:
一是體系架構,其主要目的是支持構成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引領下的人、信息空間與物理空間融合的新的智能制造硬軟資源產品智能互聯、協同服務的智能制造系統。
二是智能驅動的工業PaaS平臺技術,主要是支持多元異構應用場景的動態構建調度和運行。
三是智能工業APP快速開發技術,主要是實現基于業機理模型服務化封裝和動態組合調度的工業APP快速開發。
四是智能制造系統的集成優化技術,主要在支持跨行業、跨企業、跨平臺、跨領域的異構的制造資源、數據和應用服務的互聯集成和優化。
五是面向豐富應用場景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的服務構建運行技術,實現企業的研發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海量數據處理和分析。
六是面向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的智能云鍵模與仿真技術,或者叫數字孿生,主要是實現企業協同制造過程仿真資源、環境布局的按需動態構建,全生命周期活動協同仿真和優化運行,達到實現以模型和數據為主要載體的數字化制造的新模式轉型。
七是5G+邊緣計算,實時支持實現應用算法模型設備的云邊協同高效。
八是基于智能工業互聯網的管理技術,支持政府企業實現管控的精準化和智能化。
九是共性總體應用的三類標準,支持所謂數字主線的技術。
最后是安全,包括設備、平臺、網絡、應用、數據、管理,六大類技術,來提供全系統多層次的安全。
談到云制造系統3.0的發展,李伯虎講道“在國家、地方的戰略規劃和設計支持下,要注重企業為中心的政產學研、金、用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建立,要注重各類人才培養,要注重國家地方基礎建設,要注重國家地方政策支持,要注重技術、應用、產業的協調發展。”
云制造系統3.0為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規劃和行動計劃,為制造業與新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術融合發展提供了一種智能制造系統性新模式、新技術和新業態。云制造系統3.0還是持續發展中的制造新模式、新技術和新業態。
最后,李伯虎指出,云制造系統3.0的發展與實施需要全國全球的合作與交流,同時又要充分重視各國的特色和各行業、各企業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