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數字經濟步入密集創新和高速增長的新階段,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北京作為全國政治中心、首善之區,也成為全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地。2021年9月16日,以“網絡賦能,智聯未來——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為主題的2021(第十八屆)北京互聯網大會在北京盛大開幕,北京市相關領導及行業內外專家通過“線上+線下”方式齊聚一堂,共商行業發展新思路,共繪數字經濟新藍圖。在開幕式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邵道新發表致辭。
網絡規模全球最大,融合發展成效顯著
邵道新介紹,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和移動通信網絡。光網城市已全面建成,4G網絡覆蓋城鄉,5G基站、終端連接數在全球占比分別超過70%和80%。其中在5G方面,截至2021年8月,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103.7萬個,已覆蓋全國所有的地市級城市、95%以上的縣城城區和35%的鄉鎮鎮區。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蓬勃發展,多個領域取得了亮麗成績。統計數字顯示,2020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收達到12.1萬億元,軟件業務收入達到8.16萬億萬,電信業務收入達1.36萬億元。其中,5G產業加快發展,我國在企業聲明5G標準必要的專利數、國產品牌5G系統設備出貨量等方面具備領先優勢。5G手機產品加速滲透,今年1-8月,國內5G手機出貨量達到了1.68億部,同比增長80%;截至8月,5G的手機占比已經提升到了74%。
此外,我國融合發展成效顯著,工業互聯網步入關鍵期。網絡、平臺、數據、安全體系加快構建,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延伸到40個國民經濟大類,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孕育興起,賦能、賦值作用逐步顯現。目前,我國已經建成4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產業聚焦水平不斷提升,特別是“5G+工業互聯網”成為應用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之一,覆蓋了電子設備制造、裝備制造、鋼鐵、采礦等22個重點行業,形成了遠程設備操控、機器視覺質檢等一批典型的場景。
在行業監管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解決好APP侵害用戶權益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舉措。強化APP專項整治力度,進一步梳理互聯網行業社會關注度高、影響面廣、群眾反映強烈的整治惡意屏蔽網址鏈接、彈窗信息關不掉、頻繁啟動等第三方應用違規收集通訊錄和位置信息等熱點、難點問題,開展了互聯網行業專項整治行動,引導形成開放互通、安全有序的市場環境,推動行業規范、健康、高質量的發展。
針對數字化轉型的三點建議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乘勢而上開啟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之年。對于下一步發展,邵道新提出,將把握數字化發展大勢,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夯實基礎能力,優化發展環境,激發創新活力,推動經濟社會加快數字化轉型。同時,他也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加快數字產業化。進一步加快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網的建設力度,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統籌布局綠色智能的數據和計算設施建設,加快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產業,提升通信設備、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關鍵軟件等核心競爭力,積極培育由企業主導的開源軟件生態,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更好支撐服務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
二是大力推動產業數字化。聚焦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實施“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推動工業互聯網、“5G+工業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豐富應用場景,融入千行百業。發揮大型企業的引領示范作用,帶動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提升,推進跨行業、跨領域的資源和能力共享,促進上、中游企業,大、中小企業,一、二、三產業融通發展。
三是著力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遠近結合,切實提升行業監管能力和水平。繼續抓好互聯網行業專項整治,綜合運用行政監管、技術監測、社會監督等多種手段,集中治理行業失序的難點、熱點問題。引導企業依法合規經營,同時不斷完善行業的制度體系,推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配套政策的出臺,健全以信用監管為基礎,大型互聯網企業監管為重點的長效監管機制。
邵道新也對北京數字經濟發展寄予了深厚的期望,他表示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近年來數字經濟發展成效顯著、優勢突出。希望北京緊抓發展新機遇,進一步加強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深化融合創新應用,壯大數字產業生態,優化行業發展環境,推動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邁出新步伐,服務國家數字化轉型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