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近日,環境產業互聯網平臺在山東省青島市發布。
據了解,環境產業互聯網平臺采用標準工業互聯網平臺架構,以“大平臺+多中心”的模式,平臺所有主體以用戶價值共創和共享為原則,以“分增效”(即共享增效收益)的方式運行,賦能環境產業,建設垂直領域的產業互聯網平臺。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副院長馮旭表示,“工業互聯網逐漸深入到各個垂直領域,環境產業是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產業互聯網平臺以‘分增效’為商業模式,踐行了發展工業互聯網降本、增效和提質的核心,為環境領域固廢、污水、大氣等業務場景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也為我國發展工業互聯網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例。”
“工業互聯網技術最難突破的,是機器深度學習在化學和生物反應過程管控中的應用。”平臺研發單位、青島國真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曼舉例,對垃圾處理廠進行智能化節能優化時,因垃圾的成分不同,溫度、酸堿度和攪拌方式等條件要隨時調整才能實現最優效果,“這就需要多種傳感器將處理過程中各種因素的數據,及時傳到網絡平臺上,先經平臺SAAS層簡單處理后,下沉到PAAS層利用封裝好的算法模型進行分析,產生新的數據輸出,再經SAAS層回到線下生產端,用于調節溫度、酸堿度和轉速等參數,實現對線下設施的智能控制,確保每時每刻都在最優狀態下運行,提高厭氧環節的產氣效率,降低能耗。”
發布會上,中國環境衛生協會會長徐文龍通過視頻形式發布了對“環境產業互聯網平臺”的鑒定結果,認為平臺在商業模式、建設模式、構建方法與關鍵技術等方面都做出了創新性成果,具有一定的增效能力和先進的運營管控與監管效果,在國內外未見相同文獻報道,是推動環境管理“一張網、一本賬”的有效工具。
發布會上,青島國真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與海爾卡奧斯物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國網浙江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中再云圖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銳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長沙智能駕駛研究院有限公司、深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6家單位簽約,共同開展平臺的建設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