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9月28日,在PT展期間舉辦的5G+工業互聯網高峰論壇上,中國電信集團工業行業事業部總裁陸晉軍分享了對5G工業互聯網數字化轉型的理解和中國電信助力揚帆行動,推動5G+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情況。
5G+光網雙保險,實現工業企業網絡化
當前,我國正在積極推進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要夯實技術基礎、數據基礎、安全基礎和兩化融合。陸晉軍表示,這四個基礎也正是中國電信在積極推進或者提供的能力。
為了確保數字化基礎設施服務,中國電信提出新一代發展戰略:云改數轉,其中云網融合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數字驅動的數字化平臺是核心。
網絡方面,在5G階段,更多的應用場景發生在產業側,尤其是在工業企業側,工業企業對數據有天生的相應的保密性私密性要求。陸晉軍表示:“我們提供不同模式面向企業的定制網,把MVP下沉到企業,讓企業做到不出園。通過致遠、比鄰、如翼三種模式,適應不同場景需求,真正做到按需定制。”
但光靠5G是不夠的,有線無線的結合才是真正支撐好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數字基礎設施,中國電信打造了全光網絡,結合高質量的5G+光網實現工業企業網絡化,無論是企業內網還是企業外網。除此之外,中國電信構建了包括DCI,也就是數據中心之間的聯網、云之間的網絡、高速的云間網絡,結合新一代云網絡系統適應企業的訴求。
上云用數賦能,輸出數字化平臺能力
在算力方面,中國電信通過全網全國的部署,支持工業企業的上云用數賦能。中國電信是全球第二大數據運營商,也是全球在運營商當中云計算領域排在第一位的,其數據中心和云資源在全國可以稱為2+4+31+X+O,即2個中央節點,4個區域節點,31個省,數千個邊緣節點和機房,以及O個海外節點。
為了進一步強化5G的應用,包括低延時這方面的使用場景需求,中國電信自研了MEC邊緣設備,能夠有效的和UPF結合,下沉到企業當中,提供本地化低延時方面的滿足。“這方面我們也取得了一系列發明專利,自研也會帶來成本的降低。”陸晉軍補充道。
此外,中國電信還構建了自主的人工智能平臺,助力行業的智慧化升級。中國電信把中國電信開發的和合作伙伴的AI應用都做成原子能力,讓合作伙伴和客戶自主調用機器視覺、自然語言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構建不同的場景。對于菜單式的架構,陸晉軍解釋說:“現在的人工智能是數據驅動的,弱人工智能,更多的需要面向不同場景做訓練,所以中國電信更多的是把它做成羅列出各種場景需要的算法來提供給大家。”
工業云網的信息安全是基礎,中國電信除了傳統的網絡安全方面,還在云原生安全、數據安全以及終端安全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入。“中國電信在安徽合肥新成立了天翼量子科技公司,在蘇州新成立了天翼安全公司。中國電信一直著力打造安全型的企業,發展成三型企業,科技型、安全型、服務型,其中安全一直是我們最強調的能力。”陸晉軍強調說。
自研工業互聯網平臺,多方合作構建產業生態
為更好地為企業賦能,中國電信還自主研發了中國電信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從數據采集側,包括網關、協議轉換到數據中臺、數據治理、數據安全、數字孿生等能力,上層是各類應用,應用更多采用合作開發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生態,更有效地服務不同場景的應用。目前平臺已經在包括中聯、商飛、中建鋼構、濰柴等一系列大型企業落地應用。
此外,中國電信工業互聯網軟件平臺的能力還輸出給了工信部,構建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陸晉軍介紹到:“目前項目已經進入驗收階段,第一步是國家級工業大腦,這是核心平臺。接下來我們會和工信部、工研院一起,進一步在各省各行業當中建立區域中心和行業分中心,進而滿足政府監管、工業數據交易以及賦能行業的一系列作用。”
工業互聯網涵蓋廣泛的業務范圍,應用場景巨大,中國電信打造好云網融合的基座,同時形成數據和安全能力,為工業互聯網提供基石。陸晉軍表示:“基石之上還需要合作伙伴一起構建生態,也非常希望跟行業專家和合作伙伴們一起共同構建5G+工業互聯網生態,共同推進國家5G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