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在2021世界移動大會.上海(暨2021MWC Shanghai)期間舉辦的“物聯網峰會”上,愛立信全球新興事業群中國區車聯網業務總監劉云鶴就 “通過5G實現汽車與交通轉型”的主題與來自中國聯通、中國電信、沃達豐、高通、IHS Markit、5GAA汽車聯盟的嘉賓進行了交流,并圍繞“為什么5G是車聯網或者智慧出行的規則改變者”、“5G技術如何使能先進的信息技術支撐未來交通”等話題分享了自己的洞察。
5G技術將使能大數據支撐未來交通系統的發展
談及大數據之于5G在未來的智能交通、智能駕駛和車生活當中到底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劉云鶴指出:當前,我們是有CV2X、V2V和V2I等不同技術的[1],其中可以理解為通過可見光實現的是V2V,也就是通過轉向燈、剎車燈、晃大燈甚至是車輛駕駛員互相的喊聲來實現。基于這些非常有限的數據,不超過10比特的數據就支撐起了汽車交通在過去一百五十年的出行需求。V2I就是我們的紅綠燈、道路兩旁的交通標識,起到了為車輛提供交互信息的作用。在過去,通過如此有限的信息交互就讓我們今天實現了如此豐富的汽車公路交通系統,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5G技術的普及,V2X技術的普及,逐漸進入整個交通系統當中,百倍、千倍的數據能夠更好地去支撐整個交通系統的發展。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未來會是非常光明、非常絢爛的交通盛況。
5G的低時延將使邊緣計算具有“真正的意義”
面對“邊緣計算的模型適合在哪里部署?未來由誰提供MEC(移動邊緣計算)的基礎設施?”的問題,劉云鶴則表示:
邊緣計算是相對于現在集中計算的概念,現在所有的互聯網服務也好、PaaS、SaaS和IaaS的服務都是用集中部署、集中提供算力的能力向大家提供服務。隨著我們越來越多的應用對于時延、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發現這種集中部署的系統架構不能滿足未來Mission-Critical的應用,所以邊緣計算的概念就應運而生了。
作為通信廠商來講,我們可以看到隨著5G技術的成熟,無線空口的時延變得非常低,核心網側的時延優化就具備了對終端應用的實際意義。也就是說只有當空口時延低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去優化后端的核心網側部署,通過計算向邊緣移動,起到了降低整體時延的意義。首先是核心網側的能力向邊緣進行移動,包括UPF節點下沉。隨著核心網能力向邊緣側移動,算力也將跟著核心網邊緣側節點一同部署。未來邊緣計算的發展在時延的大幅度降低,以及相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能夠提供非常好的保障支撐。
汽車和交通涉及的產業鏈都非常長,在公路和道路交通當中部署邊緣計算,是非常有挑戰的。部署架構復雜,投資巨大,加上商業模式的落地,我們相信一個各方滿意的產業前景,需要企業、政府和終端用戶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