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營銷服務。制造業從“提供產品”向“產品+服務”轉型,后服務在制造業中的比重越來越大、越來越重要。伴隨企業經營規模擴大,服務地域擴展、服務門類增多,信息通暢實時、物品調度供應、人員及時達到,顯得格外重要。工業互聯網給制造業營銷服務帶來便捷、實時、高效,并將從中數據反饋給制造過程,使制造更有效、更敏捷、更貼近用戶。樹根互聯、徐工漢云可為三一重工、徐工在各地使用的工程機械進行實時監控,掌握運行狀態,及時了解備品配件的情況,合理調度備品配件,就近安排維修和技術人員,為企業節省了時間,減少了開支,提高了效益,也為用戶提高了開機效率,減少了停工帶來的損失。
10.解決方案。將業務數字化、流程數字化等的經驗、規范凝結成數字化解決方案,從為本企業或幾個企業解決本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問題,提升為細分行業的解決方案,并將其轉成適合上云的產品。行業內一批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可從平臺企業獲取SaaS、PaaS等服務,從而在面上促進整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美云智數,依托美的集團的智能制造業務實踐和KUKA機器人的自動化能力經驗,已為汽車、家電、新能源等十多個行業提供覆蓋全價值鏈的數字化轉型服務。蕪湖埃夫特公司,在為衛浴行業提供打磨機器人的基礎上,總結提煉成衛浴行業機器人打磨解決方案,并提供云服務,為衛浴行業的綠色、高效發展做出了貢獻。
制造業和工業互聯網的融合發展遠不止以上十個方面或領域,創新和創造永無止境,制造業發展永不停息,制造系統演進持續進行。演進的方向是“六個自”:自度量、自決策、自診斷、自維護、自適應、自學習。在努力逐漸降低人力在制造系統中比重、逐步提高人的知識和經驗固化于制造系統中比重的過程中,在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制造的進程中,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探求各種不同的模式,實行多種多樣的方式。
不論制造系統規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工作的難易,須始終不忘構建智能制造系統的目的:生產效率更高、單件成本更低、產品品質更好、市場響應更快、資源消耗更少、環境影響更小、持續發展更強、職工生活更美。這“八個更”也是制造業永恒的主題。工業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將使“八個更”更加豐富多彩,使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速提效,使我國制造業邁向又大又強的戰略目標盡早實現。
工業互聯網與中小企業:“1+M+N”模式
制造業總體水平的提高和數字化轉型實現,僅僅有一批先進企業的引領和示范遠遠不夠。需要一批為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應用服務提供商(ASP),他們本身就是中小企業,需要政府扶持
制造業總體水平的提高、數字化轉型的實現,僅僅有一批先進企業的引領和示范遠遠不夠。數量占90%以上的中小企業,如何數字化轉型、如何提升生產力水平、如何增強競爭力,是我國制造業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重要課題和突出重點。這方面,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肩負著重要任務。平臺企業應通過自身的設施和服務,讓廣大中小企業受益、扶植廣大中小企業提升?上驳氖牵恍┕I互聯網平臺已面向中小企業開發出部分適用產品,開展了受人歡迎的服務。但制造業中小企業身處眾多行業、面臨種種問題,除了平臺的利用,還需得到具體的幫助和指導。
因此,需要一批為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應用服務提供商(ASP)。這些ASP,人員不一定要很多,但對中小企業所處的行業熟悉,解決中小企業的問題很實在。同時,這些ASP,盈利不高,本身就是中小企業,因而需要政府的扶植。
從工業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和一些企業的實踐中,筆者思考提出工業互聯網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1+M+N”模式(圖4)。
這一模式中,“1+M”已為人們所認識,“N”則需要培育。這一模式中,中小企業受益方式主要有:SaaS、解決方案、咨詢、培訓、后服務。中小企業從平臺通過SaaS、PaaS等服務,便捷得到所需軟件的使用和輔導;獲取所在行業的整體解決方案,為本企業所遇到的生產、工藝、裝備等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提出問題和困難,在平臺中找到提供相應咨詢的機構或單位;所需的技能和技術人員可利用網絡教育,得到培訓;產品出廠后,借助平臺開展后服務,這方面,中小企業能力有限,恰好可以發揮平臺的優勢和作用。
隨著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智能化制造的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取得實效,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我國制造業終將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