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根據媒體對政務會見活動的公開報道進行統計,則會發現在過去的13個月里,青島“一把手”會見企業家的次數超過了100次。更值得關注的是,青島市委書記會見企業家,并沒有嚴格遵循“對等原則”,許多企業的副總裁、副總經理甚至部門長,也照樣能跟青島“一把手”坐下聊一聊。
這種“頂格”邏輯,在市委書記的率先垂范下,已經不再“小眾”,而成為青島優化營商環境的主線之一。在產業政策的制定上,由政府“端菜”轉向企業“點單”,讓企業家根據產業發展和實際需求制定政策藍本,再由政府論證后出臺;服務企業的效果如何,由企業家說了算,前期開展的“千名干部聯系服務萬戶企業”工作,正在往常態化方向發展;同時,青島由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聘請中介機構幫企業申請政策兌現,并且約束政府兌現政策。如果無故不兌現,就要提起行政調解、行政訴訟。
讓企業家舒服、成全企業家創意,青島用“頂格”展現了“青島態度”。而這種“青島態度”,收獲的便是青島發展所需要的產業、資本等資源,比如前不久成功舉辦的2020青島·全球創投風投網絡大會,在疫情的形勢下,為什么全球的企業家都愿意來青島投資,這就不僅是創投風投的市場機會,更是營商環境。
時來天地皆同力,開放大勢、工業互聯網銳勢、頂格協調陣勢正匯聚成青島奔涌前行的浩蕩潮流。在這里突破的種種邊界、迸發出的創意、碰撞出的機遇,都讓乘勢而上、化危為機的青島,在世界地圖上更加引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