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聯網消息(IItime) “鼎之輕重,或可問焉”——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基石的工業互聯網領域,青島打響了開全國乃至全球先聲的“奪鼎”之役:打造掌馭工業互聯網國際標準和模式創新話語權,坐擁全球引領性工業互聯網平臺、全球最大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的“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這是傾城之戀,更是傾城以謀:自去年下半年,由青島市委主要領導領銜、參與的工業互聯網調研、謀劃即弦緊鼓密,急速升格為城市轉型升級的“一號工程”;日前召開的全市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第一次(擴大)會議,成立最高規格的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頂格推進全力以赴;發布《青島市工業互聯網三年攻堅實施方案(2020-2022年)》和《青島市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規劃方案》,被視為該領域“跨兵種協作、大兵團決勝”的總攻方案。
看似橫空出世,實則與青島近來發展一脈相承:它是“平臺思維經營和發展城市”這一青島獨創性、開拓性發展模式的延續,預示著這一承載城市跨越式發展重任的工作思路,在更大廣度、更深層次上的突破與收獲。
這是因為,平臺思維要求城市不斷尋求更廣闊的空間來配置資源,而無遠弗屆的工業互聯網,恰好為之提供了最廣闊的落腳之處和用武之地。同時,本身即發軔于互聯網邏輯的平臺思維,既與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規律天然契合,又能最有效地刺激與滿足工業互聯網的成長需求,從而使這場工業互聯網“奪鼎”之役,兼具邏輯與實操的合理性,給人更多期待。
工業互聯網是青島推動城市重回“巔峰”的有力跳板,也是依循平臺思維前行而至的必然落腳點
鎖定工業互聯網,是青島立足自身稟賦、推動城市重回“巔峰”的可靠路徑——
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百余年來始終執著于工業制造的城市,青島擁有門類齊全、結構完備的工業體系,涵蓋41個行業大類中的36個。“青島制造”曾享無上榮光:本世紀初上海對自己為什么出不了海爾海信的反思,今日言猶在耳,雖頗為刺目地映射出青島工業近年的落寞,卻也“歷史告訴未來”般地提醒著青島制造業基因所蘊藏的巨大潛力。當下,已經走到下半場、越來越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互聯網,為青島制造業提供了“王者歸來”的最有力跳板。正如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所強調:“如果說信息技術制造成就了深圳,消費互聯網成就了杭州,那工業互聯網成就的必須是青島。”
今年以來,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青島謀劃節奏陡然提速:疫情之下,傳統制造業數字化滲透不足的短板盡顯,青島加速發展工業互聯網,就是危中覓機,把復工復產、做好“六穩”工作與轉動能、調結構的長遠目標結合起來——在生產尚未滿負荷運轉的情況下,加快企業工業互聯網改造,既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又推動其實現鳳凰涅槃。從這個意義上說,疫情期間成為青島工業互聯網起勢的重大“窗口”機遇:全市對今年500余個工業互聯網技術改造重點項目全程跟蹤,截至3月底,已有68個竣工,完成投資41.7億元。以青島華龍包裝有限公司為例,年產10萬個瓦楞紙箱的自動化生產線技改項目投產后,數據自動采集率提高至70%以上,設備數控化率提高至90%以上,生產效率提高三成。
直接瞄準“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青島這種舍我其誰的底氣也其來有自:全球工業互聯網產業競爭當前處于膠著期,美國、德國、日本雖都競相發力,但尚未形成完備的市場競爭體系。看似后發的青島,卻初具爭勝資本:目前,全球工業互聯網平臺中,青島的海爾卡奧斯與美國通用電氣、德國西門子三足鼎立;世界四大國際標準化組織在牽頭制定大規模定制模式和工業互聯網相關標準的授權中,海爾獨占三席,為在全球競爭中成就行業標準制定者搶得了領先身位。搶占工業互聯網“天王山”,對青島來說,是天予必取,是捷足先登。
天時地利之外,人的因素更加關鍵。回望近一年的青島足跡,工業互聯網正是其依循平臺思維前行而至的必然落腳點——
2019年,青島在謀求跨越式發展中,獨創性提出“平臺思維”工作方法,即突破點性思維、線性思維,發揮城市作為各類資源、要素集聚配置平臺的作用,一舉將發展“加法”升級為發展“乘法”,取得了“現象級”成效: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6%,在全國35個大城市一舉奪冠;在2019年度全省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中,位列“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等次”一等第一名、“雙招雙引等次”一等第一名,包攬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雙招雙引、鄉村振興戰略3個單項冠軍,占據6個“單項獎”的半數席位。空間大小決定平臺成敗,平臺思維一旦確立,必然要求青島不斷在更具潛力的空間中尋求存身之處、發展之所。而最可擔當此任者,非工業互聯網莫屬——工業互聯網把人、資源、市場匯集到一起形成的巨大空間,正是青島平臺思維的最好“沙場”。在這片浩瀚“藍海”中,青島將是拊背扼吭、引領風潮的制高點,八面來風、熱力四射的集散地,熙來攘往、落地變現的交割場。
正是將工業互聯網視作城市競爭中爭勝的第一要所,才有了王清憲的落地有聲:“工業互聯網將改變青島命運!”
平臺思維與工業互聯網發展規律天然契合精準發力
目前,工業互聯網是一個尚未在真正意義上取得成功的領域。青島“誓破樓蘭”的問鼎底氣,源自平臺思維與工業互聯網規律的天然契合。
這首先體現在平臺搭建上。正如杭州因阿里巴巴而成為消費互聯網之都一樣,青島成就工業互聯網之都,擁有國際領先平臺是前提,而這非平臺思維的擅場而何?已在平臺思維中浸洽摸索經年的青島,出手即顯出斫輪老手般的周密老到。
平臺搭建,青島頂層設計為“一超多專”。“一超”,由海爾卡奧斯平臺擔綱。已經聚集了3.4億用戶和390多萬家生態資源的卡奧斯,開放式架構是最大優勢:在通用型模塊技術支撐下,卡奧斯可接入各個層級的企業和平臺,大企業找解決方案,小企業找賦能模塊,實現為百業助力。疫情期間,卡奧斯新硎初試即一鳴驚人:緊急搭建的“戰疫供需平臺”,
48小時內完成了跨行業跨領域的核心產線、設備、原材料等生產資源調配,成功促成山西首條全自動醫用口罩產線的落地。當前,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將業務上云,卡奧斯正顯示出全球引領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潛質。
工業互聯網鏈條長、模型復雜,依靠一個綜合性平臺解決所有問題,顯然力有不逮。因此,有了卡奧斯這樣“頂天立地”的大平臺,還需要“鋪天蓋地”的細分平臺,即多個垂直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工業互聯網應用服務平臺——這就是“多專”。
“卡奧斯是一個超級母平臺,是一個底座,提供運算以及共性模塊,其他的小平臺則都‘長’在上面,提供細分領域的專業解決方案,直接對接廣大中小企業。”青島市工信局工業互聯網處處長周林介紹,目前,青島已培育了酷特智能、軟控股份等行業級解決方案提供商,樹立了雙星輪胎等實踐標桿。接下來,青島將鼓勵企業、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特定行業互聯網平臺,到2022年打造10個國內知名的工業互聯網平臺、20家具有行業影響的解決方案供應商,與卡奧斯一起,成就“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平臺支撐。
除了平臺搭建,平臺上的“生態構建”,對于工業互聯網來說更為“底層”,也更關乎生死。
硅谷最著名的預言家凱文·凱利在《技術元素》一書中有言:“所有的公司都難逃一死,所有的城市都近乎不朽。”原因就在于,城市本身就是生生不息的生態。一句話道破了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命門所系——工業互聯網必須匯聚平臺公司、企業、科研、金融等各類主體,形成跨界融合、協同創新的產業生態,否則只會枯竭而亡,正所謂“平臺好搭、生態難建”。而這一要求,同樣與青島平臺思維有榫卯之合。從青島平臺思維的基本要求——在平臺上讓資源要素發生耦合,建設產業要素良性互動、合力協同的蓬勃生態——即可看出,生態構建與平臺搭建,實則同一種工作思路的不同側重表述而已。正如王清憲所強調的:說到底,就是要用生態思維優發展環境,集聚更多的企業、資本、人才和技術,形成“喬木”參天、“灌木”茁壯、“草木”蔥郁的工業互聯網“熱帶雨林”。
構建生態,青島已發起“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青島市工信局局長姜波表示,青島將在現有300余個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自動化生產線項目覆蓋優勢產業鏈的基礎上,突出做好增量崛起、存量變革、生態構建三篇文章。根據三年攻堅實施方案,青島將在全行業推動3000家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升級,推動10萬家中小企業上云用平臺,形成高端智能裝備等4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培育智慧農業等8個50億級行業集群,孵化智慧交通等領域20個10億級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