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隨著5G網絡的大規模商用,越來越多的企業涉入工業互聯網領域,5G+工業互聯網的融合發展,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近日,CNNIC發布了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指出,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增加值規模約為3.1萬億元,同比實際增長約47.9%,對GDP增長的貢獻將超過11%。
新發展: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推動產業規模發展
2020年以來,我國穩步推進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融合發展水平,賦能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
工業互聯網推動產業融合升級,促進產業經濟快速發展。工業互聯網依托大數據,承載著系統打通、優化工業生產流程的使命,對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和提升效率具有重大意義。通過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我國持續構建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增加值規模約為3.1萬億元,同比實際增長約47.9%,對GDP增長的貢獻將超過11%。
5G支撐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奠定產業發展基礎。我國不斷推進“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全國相關建設項目超過1100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順利推進,取得良好成果。2020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推進方案》,預計到2022年,一批面向工業互聯網特定需求的5G關鍵技術獲得突破,“5G+工業互聯網”的產業支撐能力顯著提升。當前,“5G+AGV”“5G+遠程協助”“5G+機器視覺”等新型場景的創新應用不斷發展,促進工業企業在廠內物流、設備維護和產品質檢等方面的改造升級,實現提質增效的目標。
工業互聯網產業實現全國布局,相關區域建設有序開展。一是區域協同發展。2020年5月,四川和重慶兩地經濟和信息化部門簽署《成渝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戰略合作協議》,提出攜手構建工業互聯網,共建成渝地區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努力打造全國示范新名片。二是企業上云加速。2020年8月,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多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動工業設備上云促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分步有序推進有基礎、有條件、有需求、有優化潛力的工業設備,通過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多種形式,實現泛在互聯、數據共享高效配置,重點突破化工裝置、高能耗設備、通用動力設備、新能源設備和智能化設備上云、上平臺。三是產業聯盟形成。截至2020年11月,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成員單位已達1778家,相關技術、標準、研發、應用等方面的產業合作不斷增強,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顯現。
新動能:降本增效,工業互聯網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
2020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提出深化工業互聯網行業應用,鼓勵各地結合優勢產業,加強工業互聯網在裝備、機械、汽車、能源、電子、冶金、石化、礦業等國民經濟重點行業的融合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