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豐銀行重慶分行專設“電子銀行服務專區”,為老年人提供一對一指導。恒豐銀行重慶分行供圖
支付更便捷——
招商銀行APP重慶專區接入地方稅務局服務應用,讓市民在移動端可隨時辦理車輛購置稅。目前,累計辦理車購稅申繳10萬余筆,繳稅金額超20億元。
光大銀行重慶分行運用“光大云繳費”把收費單位和用戶連接起來,接入便民繳費服務項目超11000項,涵蓋水、電、燃氣、供暖、有線電視、醫療掛號等,讓市民在疫情期間也能輕松繳費。截至今年6月底,光大云繳費已為重慶市民服務超過2260萬人次,繳費金額超32億元。
農行重慶市分行傾心打造的學校“智慧食堂”,可為在校師生提供線上充值、在線點餐、刷臉支付、用餐人員管理等功能與服務。
農行重慶市分行打造的學校“智慧食堂”,可為在校師生提供線上充值、在線點餐、刷臉支付等服務。農行重慶市分行供圖
廈門銀行重慶分行聯合美團上線的“無界數字信用卡”,在電商、公交、手機錢包等多場景適用,實現消費、存取款、轉賬、手機閃付、條碼支付……
就醫更貼心——
打開交通銀行手機APP,出示醫保電子憑證,客戶即可實現掛號、買藥、醫保結算、醫保繳費等功能,省去了攜帶醫保實體卡的麻煩。
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由中信銀行基于“金融+互聯網+醫療”新型信息化技術參與打造的“智慧醫院”項目,從整體上優化就醫流程,全面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普惠更有力——
浙商銀行重慶分行借助“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提速小微企業普惠服務,將傳統小微信貸業務轉移至線上,以“大數據”挖掘“小信用”,以“數據跑”替代“客戶跑”。
以金融科技普惠“三農”,馬上消費金融建立的“鄉村振興數字化賦能中心”在渝北區洛磧鎮養雞場落地實施,大數據AI在環境監測、種養殖業監測等領域的應用,幫助農戶增收20%以上。
此外,重慶金融業還與衛生、社保、工商等行業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以金融科技創新賦能公共服務發展,滿足老百姓對公共服務觸手即達的迫切需求。
智慧金融成效初顯
金融科技應用發展步入“快車道”
智匯金融,智享未來。在科技革新與業務創新的發展驅動中,在智博會的輻射帶動下,重慶金融業創新勢頭良好。
2018智博會以來,重慶金融業更加積極地拓展大數據智能化應用范圍:一方面加速金融場景建設、探索智慧城市應用,以科技創新推動自身數字化轉型;另一方面,發揮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引擎”作用,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加強政銀企協作,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新機制、新模式、新試點。
2019年10月,人民銀行等六部委批復重慶市開展金融科技應用試點,探索運用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務、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的質量和效率,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與防范化解風險的能力。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支持,加強區域金融科技應用與發展規劃,凝聚多方合力,推動重慶市金融科技工作步入快車道。截至2021年5月,重慶市26個試點項目均已上線運行,在抗擊疫情、便民惠民、服務中小微企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在對科技型企業的“輸氧供血”上,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推動重慶各金融機構加快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支持科技企業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重慶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達到3647.7億元,較年初增長378.3億元。
“種好梧桐樹,引來鳳凰棲”。重慶還積極推動金融機構高質量集聚,建設人才培養合作交流高地,激發金融科技創新活力,加快推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以江北嘴金融核心區為例,現有入駐金融機構達302家,聚集全國及區域性金融總部機構超70家,已形成以金融業為核心,以商貿、專業服務為支撐,以信息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為補充的多元立體產業結構。去年10月,重慶國家金融科技認證中心落戶江北嘴,該中心將檢測、認證、研究、標準化服務融為一體,致力于為金融機構及相關企業提供基于產品、服務、體系的認證服務。
積極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加強與重慶銀保監局、重慶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的協作,編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建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工作小組,順利公示的首批5項試點項目已陸續對公眾提供金融服務。
2021智博會期間,重慶市地方金融綜合監管信息平臺正式發布上線,平臺聚焦“7+4+N”類地方金融業態監管功能,打造數據處理集中、技術標準開放統一、管理執行高效、監管覆蓋全面并可進行升級迭代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技術工具。目前,共規劃和設計19個子系統,近1100個功能項,實現了地方金融業態橫向到邊全覆蓋和監管各級縱向到底,支持市金融監管局機關、區(縣)金融工作部門、行業協會和被監管對象使用。
智慧金融正在重慶蓬勃發展。巴山渝水之間,一座與未來接軌的智慧城市,正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