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聯網消息(IItime)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近年來,我國工業互聯網逐漸進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快速發展時期。
5月20日,以“產業賦能,制造未來”為主題的5G+工業互聯網產業數字化峰會在第五屆世界智能大會期間舉行,業界人士就產業數字化相關研究成果及應用實踐建言獻策。
“面對工業革命,數字化轉型非常關鍵。”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表示,我國產業數字化比重在過去15年提升得很快,成為數字經濟的主要領域。從全球來看,工業互聯網是實現產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和方法論。
余曉暉提到,5G+工業互聯網的典型應已有可復制、推廣的價值,并能給工業體系、能源體系等多個領域帶來變革。他提出,業界需要共同努力,將工業5G的推廣技術門檻“打掉”,構建5G的支撐體系、技術體系。
“現在我們還處于‘從1到10’的階段,未來還有很多技術工作需要完成。”余曉暉介紹,5G不僅是一個傳輸問題,更是把傳輸、計算和人機交互、智能分析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的技術組合。這個技術組合和工業互聯網平臺、云等結合在一起,可以變革工業體系。
工業互聯網如何搭建?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不是從數字大腦做起,也不是從工業互聯網平臺做起,更重要的是從底層傳感器做起。但由于傳感器本身比較簡單,無法增加大量安全防護功能,且數量較多,易成為攻擊的據點,所以,傳感器面臨較大安全風險。
從5G+工業互聯網的安全挑戰角度,鄔賀銓指出,應采取加密措施。傳感器無法承受過高的功耗、過大的延時,所以密鑰需簡單且有足夠強度。因此,他提出“一點到多點”乃至“多點到多點”的聯合加密方式,簡化了加密過程。
鄔賀銓建議,企業網絡安全應技術創新及管理并重,并與產業鏈上下游共享威脅情報、協同聯動。“關鍵是在工業互聯網中,要把工廠的企業網絡做成一個內網,需要與外網連接時,在兩者之間的接口增加更多安全防護。”
在應用方面,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寶俊介紹,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攜手,已在我國搭建全球規模最大的5G共建、共享網絡,實現我國全部地市級以上城市5G全覆蓋。
“建網是一件事,應用是另外一件事。”中國聯通大數據首席科學家范濟安提到,在網絡基礎上,中國聯通深入融合近百類業務場景,各個行業已打造300余個5G“燈塔”項目并推廣至2000余個應用場景,其中,工業領域應用場景約占超70%。
應用5G+工業互聯網,中國聯通已在航空制造及汽車制造領域實現預測性維護、數字工廠、AR輔助裝配等,為電力、家電、港口等行業打造機器人智能巡檢、柔性生產線、碼頭無人吊裝等應用。“這些例子體現出,5G已在工業領域取得了明顯成效。”梁寶俊說。
就具體產業應用而言,天津港大力推進智慧港口建設,融入5G全場景應用,打造傳統集裝箱碼頭自動化升級2.0版,于2021年1月17日全面投入運營。經全流程升級改造,天津港碼頭實現自動化岸橋、無人集卡、智能地面解鎖站、軌道橋遠程操控、集裝箱設備任務管理系統等多項突破。天津港集裝箱碼頭公司董事長劉杰強說:“利用5G技術和自動化操作流程,天津港實現了真正的全無人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