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在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舉辦的工聯云課堂上,IEEE院士、傲林科技聯合創始人劉震發表了以““數智化時代”的工業互聯網”為主題的演講。
第三次工業革命是計算機在工業當中的應用,出現了很多自動化系統,有SCADA、DCS、PLC等等,推動生產效率大幅提升。進入信息化時代后,企業使用信息化系統,讓業務流程規范化,解放了執行者、基層管理者的生產力。在21世紀的網絡化時代,以電子商務、社交網絡、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出現為特征,網絡化系統催生了數字經濟,提高了企業的數字化能力。當前,我們正在步入一個“數智化”時代,解放決策者的生產力,讓數據賦能決策,推動決策更優化、更自動化。
傳統行業轉型是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賽道。占中國GDP 52% 的泛工業領域仍處于數字化早期的信息化,假如能夠在泛工業行業中發揮出數據的業務價值,我們將看到生產力的巨大突破。但是,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仍然面臨困局。大家都知道數字化轉型將帶來效益,然而“要不要做、能不能做”,不同的部門有不同的認知。信息化部門覺得這是業務部門的事情,業務部門覺得是信息化部門的事情。此外還有一些顧慮,比如公司連ERP都沒有,信息化基礎不夠,能否支撐數字化轉型等等。其實,機遇和挑戰是共存的。挑戰在于,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失敗率高達70%~80%。機遇在于政策支持,以及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業務價值。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發展,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出現了很多工業互聯網企業。工業互聯網在數字化轉型中,涉及不同的維度。一是從產品的全生命周期來考慮,工業互聯網涉及從產品研發、流程設計、生產工程,到最后的制造;二是從業務考慮,工業互聯網從產品訂單、生產計劃、采購、制造、倉儲、物流,最后到客戶管理;三是從售后的角度,涉及交付與分銷、運維售后等。但是,當前的工業互聯網主要側重的還是制造和售后服務,此外有一些點到點的應用,如能耗管理、物流管理等,主要是“業務的數字化”,在上下游協同、企業內部的協同還相對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