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持續演進,以5G新基建作為主要驅動力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是實現萬物互聯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經濟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
數字經濟研習社授牌成立儀式 范宇斌 攝
正在此間舉行的2021世界數字經濟大會暨第十一屆智慧城市與智能經濟博覽會期間,由浙江省寧波市人民政府、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5G+工業互聯網(未來工廠)創新發展論壇15日在寧波舉行,與會專家熱議“5G+工業互聯網”。
“當前,制造業企業發展面臨著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環保標準提高、人工成本高、能耗物耗高、產品缺乏競爭力等問題和挑戰,中國大部分制造業企業處于工業3.0甚至還未達到工業3.0。”中控科技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從工業3.0到工業4.0過程中,企業實現智能制造,必須經歷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工業互聯網是實現智能制造的核心。
DeepControl——基于5G MEC的云化控制系統 范宇斌 攝
近年來,國家不斷推動工業化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工業互聯網成為數字化轉型的路徑和方法論,無線化、移動化正成為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重要方向,那么5G與工業體系將如何深度融合?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敖立認為,“5G+工業互聯網”能夠助力行業數字化發展。“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意義重大,將進一步豐富新基建的內涵與外延,有力引領技術變革、催生融合創新應用,賦予產業轉型發展新動力。
“以5G為催化劑,融合多種網絡連接及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將促進IT/OT全系統互聯,數據全鏈條打通,支撐智能化應用,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敖立說。
縱觀全球,5G在工業、醫療、交通等行業落地步伐加快。在技術層面,5G與邊緣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等多種技術深度融合,打造新型智能工廠,創造工業互聯網新范式;在應用場景層面,5G與工業的融合從部分環節的散點式應用向全業務流程深化,多種應用場景分批次成熟落地。
“從青島港5G遠程控制到白云鄂博5G無人礦卡,從飛機檢測5G+人工智能到南方電網5G智能巡檢,中國‘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不斷深入探索。”敖立談道,到2022年至2024年,工業領域5G融合應用發展將隨著標準逐漸成熟,應用場景擴展到原有產線升級改造,以及工業系統深度融合并改變原有工業生產模式。
業界專家主旨演講 范宇斌 攝
如今,網絡與現實生活的結合愈加緊密,人們已經進行過諸多有關實體世界與虛擬世界結合的嘗試。伴隨著5G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在工業制造等領域不斷涌現。
談及工業“元宇宙”5G賦能未來工廠,中國聯通集團大數據首席科學家范濟安表示,“當前,以‘黑燈工廠’和‘無人車間’為標志的未來工廠1.0和以數字孿生、信息物理系統(CPS)、全連接工廠為標志的未來工廠2.0正在向以工業元宇宙為標志的未來工廠3.0演進。”
事實上,早在2013年,德國人提出的工業4.0,信息物理系統就被認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在典型應用中,信息物理系統通過設計工具、仿真工具、物聯網、虛擬現實等各種數字化的手段,指導和實施智能制造。
例如,吉利汽車的新車設計、工藝開發、試產驗證等都已大量使用到信息物理系統,大大縮減了新車研制的周期。
“未來,基于‘黑燈工廠’和數字孿生、信息物理系統的工業元宇宙將顛覆目前經濟社會的結構,不同的傳統行業會在工業元宇宙中得到重生。”范濟安說。
在5G+工業互聯網(未來工廠)創新發展論壇現場,“數字經濟研習社”正式授牌成立,旨在促進數字經濟企業交流和深度合作、供需對接和知識共享,開展數字經濟技術、標準和產業研究,發展數字經濟創新模式和創新機制,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同時,中國聯通和中控技術聯合發布創新成果——基于5G MEC的云化控制系統“DeepControl”。(記者 范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