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4月23日,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就持續提升工業互聯網創新能力的重要指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負責同志會同工業互聯網行業專家、企業代表在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召開工業互聯網行業應用推進會。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出席會議并作分享。 會上,鄔賀銓院士介紹了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情況,梳理了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及相關應用,提出了工業互聯網產業鏈要依托IT與OT深度融合,未來政府應在規劃法規,標準,標識解析系統,安全監測平臺,中小微企業技術支撐服務,核心技術開發,關鍵設備生產和入網管理,人才培訓等八個方面對推進工業互聯網發揮積極作用。
鄔賀銓認為,工業互聯網的各部分從數據采集匯聚 ,傳輸分發、 分析處理、 決策應用全過程,包括工業互聯網平臺 、 物聯網協議多個層次 傳感器支撐數據發揮生產要素作用,企業總部與分支機構及IDC的,系有三種方式。企業內網可以運用5G技術,可租用運營商5G公網,以網絡切片方式提供VPN。在工業以太網方面,可以采用TSN改進工業以太網,保證低時延傳輸。
鄔賀銓指出,工控軟件需要與物聯網、 大數據、 云計算、 AI結合,從靜態發展到動態自適應實際場景。在算法方面,目前人工智能算法主要依靠人工神經網絡,它是深度學習算法的基礎,能完成分類器作用,未來需要結合類腦計算,實現小數據小算力大任務。
邊緣計算將越來越重要,據IDC預測,未來將有50%的數據運行在邊緣側,到2020年邊緣計算支出將占物聯網基礎設施總支出的18%。大企業可以自建公有云,而小企業可以租用公有云來建設邊緣云。工業互聯網的應用開發有著一條比較長的價值鏈,在安全體系方面,企業需要建立IT和OT統一的安全團隊和企業安全運營中心,還要和企業的上下游實現威脅情報共享和安全防護的協同聯動。
鄔賀銓強調,IT和OT技術將融合支撐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和云計算是一個多層次的包含關系。工業互聯網的產業鏈包括IDC企業、 公有云企業 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 工業互聯網應用企業、 AI企業 、工業互聯網APP企業 、物聯網企業等一系列成員,同時有著眾多的支撐中心和產業聯盟,是一個巨大的新興產業。工業互聯網的起步模式有著多種方案,其中包括從大數據分析軟件切入 、 從云計算切入 、從邊緣計算切入、 從物聯網切入等等 ,可從生產環節的任一環節或者CPS的任一層次切入,取決于切入點是痛點并且能夠獲得數據支撐。
在工業互聯網的效果評價上,鄔賀銓總結到,工業互聯網的效益應該體現在企業提質、 降本 、減排、 提效 、安全和柔性上。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可以用生產流程的覆蓋范圍和CPS層次的覆蓋面來體現。在這個推廣過程中,也是企業流程再造的過程。
最后他展望,企業和政府應該各自發揮作用,工業互聯網的應用主體是企業,但是和消費互聯網可以公用企業外網,但是各企業對于工業互聯網的應用都有著獨特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