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聯網消息(IItime) 4月23日,由深圳上市公司協會、富士康工業互聯共同舉辦的“智造之‘變’――疫情后時代下智能制造的思考與機遇云沙龍”第一期在線舉行,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出席并發表主題演講《共建工業互聯網 探路未來新制造》。
“過去幾周,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產業鏈和制造業面臨嚴峻挑戰。”湯道生認為,此次疫情也是一次工業經濟的“大考”,不少生產線因為一個關鍵部件、一種生產原料缺貨,面臨停產停工。工業體系運轉的不順暢,又傳遞到社會層面,放大了疫情的破壞力。
提高企業數字化能力,加快推動工業互聯網,是實現工業升級的重要路徑,也是我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的重要一步。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所產生的了深遠的影響。從工業制造的維度來看,市場需求大幅下滑、部分產業鏈斷裂、交通貨運成本上漲等,也對制造企業造成擠壓。如何破局?結合騰訊的能力,湯道生提出了三點觀察:
首先,從需求端看,疫情下出口快速下滑,外貿驅動向內需驅動的轉變正在加速。這個時候,誰能更準確找到并滿足C端消費者的需求,誰就能更快突圍。制造企業觸達C端消費者的能力,也越來越重要。其次,在生產端,對于疫情造成的更加長期、全面的影響,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AI等技術,能夠幫助工業制造降本增效。第三,在生態方面,需要打通全產業鏈,實現產業級的數字化生態協同。
“越是數字化、網絡化能力好的工廠和企業,越能更好地應對突發危機,捕捉突發的需求。”湯道生透露,例如在工業制造領域,騰訊云助力富士康打造“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目前已經在廣東、浙江、山西、河南等17個省市推廣應用,服務了近千家工業企業用戶。2020年,騰訊云與富士康的合作還將更深入,“雙方攜手,面向傳統領域的頭部企業,輸出數字化轉型的綜合能力;面向地方政府,打造工業云平臺示范基地,協助地區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湯道生說。
以下為湯道生演講實錄全文:
感謝主持人劉宗長先生,尊敬的宋志平會長、麥伯良總裁、李軍旗董事長,各位線上的小伙伴,大家好!
非常感謝主辦方的邀請,參與深圳上市公司協會和富士康主辦的這次沙龍。今天主題是“智造之‘變’”,在新冠疫情之下,這樣的主題有著特別的價值。作為中國大型制造業的代表,富士康不僅在3月底,就完成了93.7%的復工率,還帶動了近百家核心配套企業和1萬多家中小企業的復工復產,穩定了全球供應鏈。從停工停產到全面啟動,富士康在工業互聯網上的投入和積累,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騰訊與富士康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展開了很多合作,這里,我也想就圍繞工業互聯網這個話題,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機遇和挑戰。
過去幾周,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產業鏈和制造業面臨嚴峻挑戰。國內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各行業都在加快復工復產的步伐,為全球產業鏈的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國際社會普遍看好中國制造的抗壓韌性,但我們也能看到,還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間。
從“量”的維度看,我們工業的成就非常耀眼。我國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2018年,中國的工業附加值占到全球的近30%。
但從“質”的維度上看,產品的創新要素和科技含量需要提升。我國有全球最多的工業人口,但我們的工業增加值率僅僅達到發達國家的55%,單位GDP能耗卻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4倍。我們擁有129家全球500強企業,但同時,也有大量中小企業,規模小、利潤薄,技術能力不足。科技進步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到60%,沒有達到國際上70%的創新國家標準。
新冠疫情的出現,也是一次工業經濟的“大考”。相信大家還對口罩、酒精的短缺,記憶猶新。不少生產線也因為一個關鍵部件、一種生產原料缺貨,面臨停產停工。工業體系運轉的不順暢,又傳遞到社會層面,放大了疫情的破壞力。我們的工業生產、物流運輸、零售等體系承受了巨大挑戰。
首先,為滿足政府防控管理要求,保障業務的運行,復工企業面臨各種應急管理需要,經營信息數字化是企業應急能力的基礎。
其次,制造業企業員工普遍分散在各地,缺乏數字化協同平臺和工具,以及遠程辦公的機制與文化,導致疫情期間難以采取有效的遠程辦公手段來協助企業正常運轉。
第三,制造業產業鏈復雜,產業鏈信息沒有實現互通,缺乏產業鏈各環節的大數據積累,嚴重影響應急過程中的供需監測與精準匹配。
最后,疫情停工停產期間,中小企業需負擔用工成本和債務償還,加劇了資金鏈緊張,亟需線上信息服務的能力。
提高企業數字化能力,加快推動工業互聯網,是實現工業升級的重要路徑,也是我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的重要一步。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不僅是企業的共識,也被納入到國家整體的發展規劃當中。
今年上半年,中央多次提出,要大力發展5G、云計算、大數據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4月20日,發改委也明確將工業互聯網列入新基建中“信息基礎設施”的范疇。這一系列措施的推出,也意味著,國家的戰略目標不僅要解決眼下難題,更是著眼未來,希望借此機會調整產業結構,推動新的經濟增長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將對全球經濟產生長遠的影響。從工業制造的維度來看,市場需求大幅下滑、部分產業鏈斷裂、交通貨運成本上漲等,將會對制造企業造成擠壓。如何破局?在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的觀察,以及騰訊能提供的支持。
首先,需求端看,疫情下,出口快速下滑,外貿驅動向內需驅動的轉變正在加速。這個時候,誰能更準確找到并滿足C端消費者的需求,誰就能更快突圍。制造企業觸達C端消費者的能力,也越來越重要。
這幾年,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越來越依靠內需驅動,消費升級正在成為新一輪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我們也看到,不少制造企業已經在嘗試繞過中間環節,通過互聯網平臺觸達消費者,直接進行銷售,或者從消費者端獲得產品反饋,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而騰訊在C2B方面的優勢,正好能夠幫助客戶和合作伙伴,更好地服務C端用戶。利用微信、QQ、企業微信的連接能力,讓社會和企業服務,更高效地觸達用戶;通過小程序、公眾號、微信支付等連接工具,保證服務能力和用戶體驗。
騰訊的C2B能力,向生產流程的延伸,能夠幫助企業通過消費者行為、偏好等數據,優化調整生產流程和決策,甚至根據消費者的需求,直接調配生產。
在騰訊與長安共建的車聯網混合云項目中,智云平臺能夠實現PB級車輛數據采集、存儲和處理,并具備實時動態擴容能力。24萬網聯車的駕駛數據,3000多家經銷商的銷售數據,以及網聯車生產線上的生產數據,幫助車企更好地理解用戶使用習慣,為提升車輛性能,提供第一手、最真實的信息。
其次,在生產端,對于疫情造成的更加長期、全面的影響,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AI等技術,能夠幫助工業制造降本增效。
實踐證明,工業互聯網能夠很好的提升企業的運轉效率,降低企業管理、生產中的成本。騰訊扎根互聯網20多年,積累了豐富的技術能力。例如,在云計算領域,騰訊云實現了兩個100――全網服務器總量超過100萬臺、帶寬峰值突破100T。在中國,我們也是第一家帶寬峰值達到100T的公司。在AI領域,騰訊也擁有超過6500項全球專利。在5G領域,騰訊從2017年底開始,發力5G的技術創新和應用探索,并建立了全球互聯網公司首個5G商用實驗網,探索智能網聯汽車和智慧交通、工業互聯網等業務場景,并積極參與5G標準化工作。
面向工業制造業,騰訊也將自己的技術能力開放出來。騰訊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覆蓋了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質量控制到運營維護的整個產業鏈,助力企業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