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_欧美日韩福利视频_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_午夜小视频网站

首頁 >> >> 頭條 >> 正文
工業互聯網平臺系列訪談|藍海張國棟:工業互聯網平臺顛覆傳統工業形態,高效助推數字化轉型
  • 工聯網
  • 2022年7月26日 17:53

工聯網消息(IItime) 為落實中央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決策部署,完善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建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推進實體經濟轉型,與產業界各方攜手推動工業互聯網及其平臺體系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創新,培植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中國工信出版傳媒集團旗下工聯網聯合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共同推出“工業互聯網平臺系列訪談”。

本期訪談嘉賓

山東藍海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國棟

工業互聯網是全新的工業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

在當今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的時代背景下,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已成為新的業務增長的重要引擎,正在引發傳統產業加速變革。其中,工業互聯網是數字經濟時代下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加速融合、推動兩化深度融合進入新階段的產物,有利于加速智能制造的發展。

在張國棟看來,工業互聯網通俗的來講就是“工業+互聯網”。不同于消費互聯網,工業互聯網聚焦于工業領域,對于工業企業來說是一種全新的工業生產制造及服務體系。

通過搭建或者應用工業級網絡平臺服務可以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客戶等工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各種要素緊密鏈接和融合起來,實現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高效透明和有效共享工業經濟中的各種要素資源,從而助力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是順應技術、市場、產業變革趨勢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的關鍵抓手。”張國棟講道。

借助工業互聯網手段加快企業轉型升級

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高速發展,在網絡基礎、平臺中樞、數據要素、安全防護等工業互聯網核心體系建設上均取得了一定進展,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制造業借助工業互聯網,實現了復工復產的全面突破。但與此同時,國內制造行業的集中度不斷上升,出現了兩極分化,小型落后產能迅速出清,很多小作坊式的企業難以維系,而抓住機會的中型企業得以迅速成長,因此對傳統制造業企業來說,借助工業互聯網手段加快轉型成了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

眾所周知,平臺體系在工業互聯網中占據中樞地位。如今,國內龍頭企業、ICT領先企業、互聯網主導企業基于各自優勢從不同層面與角度搭建了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互聯網已經誕生了10年了,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基本形成了跨行業跨領域綜合型工業互聯網平臺、面向重點行業和區域的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和面向特定技術領域的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組成的平臺體系。目前工業互聯網平臺主要聚焦在企業側、政府側和產業側三大領域,幫助企業上云上平臺與數智化轉型,幫助政府進行區域產業治理與公共服務,并面向企業間協同打造產業協同平臺。”張國棟說道。

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成效顯著,形成了多層次系統化的平臺體系。工信部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國具有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150家,連接工業設備超過7800萬臺(套),服務工業企業超過160萬家。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公布2022年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名單的通知》中,新增14家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共有28家知名企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脫穎而出。

“從新入圍平臺廠商的類型來分析,涉及的行業還是很廣泛的,既有行業領軍企業成立的科技公司,也有多年深耕工業領域的自動化/信息化服務商,還有一些新進的互聯網和科技企業。各個廠商都有自己的定位與優勢能力,工業互聯網生態由此變得更加豐富。”張國棟分析道。

六方面促進生產運營高效發展

自2017年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以來,經過大量實踐探索,平臺技術產品創新與行業需求持續磨合適配,平臺應用水平從單項賦能向綜合賦能升級躍遷,平臺應用廣度從試點示范向規模化推廣加速轉變。如今,工業互聯網已經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等45個國民經濟大類得到廣泛應用,為進一步創造新的生產力和發展動能奠定基礎。

對于工業互聯網平臺在生產運營等方面帶來的變化,張國棟認為,可以總結為以下六點:

一是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通過采集生產過程的實時數據,可及時看到生產過程存在哪些瓶頸工序及阻塞環節,為改進生產工藝,提供準確數據提供支撐。

二是提高生產效率,監控生產工人及自動化設備的生產狀況,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

三是準確追溯到產品及經營異常,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基于產品質量檔案,可實時追溯生產產品使用的物料相關情況,可對出現問題的供應商及事件做到精準索賠、退換貨及追責,甚至結合精益生產推進持續改善。

四是合理調配生產資源,包括人員、物料、生產線等。通過實時監控,觀察生產車間人員/設備的負荷情況及物料的使用情況,為車間合理調配生產資源提供數據支撐。

五是有助于按時交貨,建立良性的供貨關系。通過設備上云、制造運營管理服務的計劃與執行一體化管控,實時跟進生產任務的進度等情況,促進計劃按時完成。

六是為企業管理者科學決策、降低成本提供有力的準確數據保障,通過對生產數據、質量數據、設備數據、物料數據、工裝夾具等數據的實時采集及分析,為企業決策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撐。

藍海工業互聯網平臺解決方案覆蓋22個行業

當下,“新基建”與新一代通訊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緊密關聯,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基建板塊之一,正在推動工業基礎設施、生產方式、創新模式持續變革,關乎現階段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藍海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跨行業跨領域的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依托工信部威海中心,以“平臺+園區”、“平臺+產業集群”為抓手,整合國內工業互聯網最優質的資源,從產業數字化、政策服務、普惠金融、產教融合、供需對接等方面,全面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

其產品和解決方案覆蓋精益化管理、物聯網、質量管控、生產制造、運營管理、供應鏈管理等12個應用領域,已在醫療器械、汽車零部件、機械制造、裝備制造、木業、陶瓷等22個行業35個細分領域形成服務能力,落地 300余個項目;以“園區高質量發展數字化協同解決方案”服務園區15個,打造集政、產、學、研、資于一體的創新型高科技數字園區體系。

“在推動企業業務上云方面,在威海、濟寧、臨沂、景德鎮、肇慶、寧波等地區聚焦企業制造運營業務上云,搭建了多個行業及產業子平臺,其中包括:木業工業互聯網平臺、陶瓷工業互聯網平臺、小家電工業互聯網平臺等,為木業、陶瓷、裝備制造、半導體、小家電等22個行業1000余家企業提供上云業務服務,助力企業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張國棟說道。

隨著工業互聯網平臺向更廣更深的程度發展,工業生態智能化發展愈發明顯,成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采訪中,張國棟為我們分享了藍海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企業制造運營過程帶來的關鍵改變。

據介紹,藍海的機械行業運營管理產能共享平臺面向機械制造企業,圍繞生產制造各環節,融合單企業的設備制造能力及產業鏈中的專家、人才等資源,運用共享理念整合和配置分散的制造資源和制造能力。通過平臺服務企業設備利用率提高2%-5%;程序傳輸時長縮短78%+;設備故障率縮短3%+;人工統計成本節省4人天/月;點檢巡檢效率提高12%-28%;故障響應速度提高15-30min/工單;維保工作效率提高16%-36%;設備維護成本降低12-27%,有效推進精益生產持續改善。

平臺合作,優勢互補是平臺發展重點

據悉,借助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將價值鏈各個環節的數據進行全面的匯聚與集成,包括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制造、服務應用等環節,或以設備使用周期可追溯為基礎,在設計環節實現可制造性預測。在生產環節實現制造工藝、生產流程的優化,并通過生產與使用數據的反饋改進產品設計創新,迭代升級,在整個產業發展模式中提高效率以及在數據挖掘中實現更多價值。

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模式也變革顛覆了傳統的工業形態,靈活地滿足工業用戶個性化定制需求。尤其在傳統工業企業競爭方式方面,企業競爭不再是單靠技術產品就能取勝,已經開始成為依托平臺的數字化生態系統之間的競爭。工業互聯網平臺正在逐步改變著企業的設計、生產、管理和服務方式,重新定義和優化企業的價值流程,從而實現高效的數字化轉型路徑。

然而,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單一企業就能鑄造出完善的平臺生態體系。因此,張國棟認為,平臺之間緊密合作,優勢互補是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的重點。各平臺要開放各自的優勢能力、疊加互補、攜手并進,建立以社會化服務為導向的開放生態,深化產融合作、產教融合,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中小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能力,匯聚數據專家、行業專家等不同領域的主體,打造開發者生態,通過生態化方式解決自身難以獨立解決的復雜工業問題。各平臺緊密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打造為產業賦能的工業互聯網新生態產業集群,起到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標桿作用,拉動制造業的產業升級,更好的為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工業賦能的能力和解決方案。

“工業互聯網平臺是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是數據收集、分析、建模的載體,承載了構建豐富多彩的工業互聯網應用生態的使命,是實現萬物互聯的核心。”張國棟總結道。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群性突破、協同性創新與融合性應用帶來重大發展機遇,助力推動新技術加速融合、新模式加速培育、新生態快速建設。展望未來,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體系建設定會如火如荼,發展態勢也將愈發向好。

編 輯:蓋貝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