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_欧美日韩福利视频_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_午夜小视频网站

首頁 >> >> 產業 >> 正文
5G發牌五年:全產業鏈的躍進與向新
  • 通信產業網
  • 2024年6月14日 09:54

工聯網消息(IItime) 2019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正式開啟了中國通信產業的5G時代,五年過去,在5G網絡建設“適度超前”的政策引領下,中國5G實現了全球矚目的規模化發展,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服務全球最大的5G用戶市場,開展了全球最豐富的5G社會應用。

五年的時光,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于通信技術而言,五年卻是翻天覆地的變革。回首五年,產業鏈共同見證了5G如何從概念走向現實,5G以其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等方面的特性,迅速推動了智能交通、遠程醫療、虛擬現實、工業自動化等多個領域的應用創新,更重要的是,5G技術如同一根紐帶,將各行各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催生了前所未有的產業協作與融合,一個全新的產業生態正在這片熱土上蓬勃發展。

從“有沒有”到“好不好”進階

作為移動通信技術中發展最快的代際之一,自2019年5G商用以來,全球范圍已部署300余張5G商用網絡、用戶規模突破15億,展示出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和對于經濟社會的突出貢獻。

對于中國,通信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行業,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升國家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力量。

截至2024年4月末,全國5G基站的總數已經達到374.8萬個,與2023年末相比,凈增了37.2萬個。目前,5G基站在所有移動基站中的占比為31.7%,相較于2024年第一季度,占比提升了1.1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移動通信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無線電頻譜資源是支撐各類無線通信的重要基礎資源,無線電頻譜資源也被視為國家重要的戰略稀缺資源,是推動信息化發展的重要載體。

工業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視公眾移動通信系統無線電頻率資源統籌供給,目前已累計向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廣電等四家基礎電信運營企業許可公眾移動通信系統無線電頻率資源帶寬1109MHz,其中73%的頻譜資源可用于5G,有效保障了5G通信容量和信號覆蓋的需求,中低頻段5G頻率資源位居世界前列。

從頻譜特性來看,1GHz以下的低頻譜具有傳播距離遠、穿透能力強、覆蓋范圍廣等特點,因此應用在5G網絡上,可以更好地滿足5G網絡廣域覆蓋的需求,工信部自2019年向中國廣電頒發了5G 700MHz頻譜牌照后,又相繼批準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將800MHz、900MHz重耕用于5G系統,從共建共享到低頻組網,中國以更低的成本帶來明顯的5G網絡覆蓋,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和偏遠地區,解決網絡覆蓋的難題,對于我國這樣一個地域遼闊、人口分布不均的國家來說,具有重要的牽引意義。

在高效建成一張無死角覆蓋的5G打底網的同時,無線網絡服務質量運營優化成為我國5G網絡部署的重要任務。

今年一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門關于開展“信號升格”專項行動的通知》的發布,旨在加快推動移動網絡深度覆蓋,提升網絡質量,優化用戶感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支撐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這種專門聚焦信號和用戶體驗,協同11部門推進,在移動通信發展中也是首次。

相關專家表示,相比當前超過500萬站4G基站數量,5G仍處于規模建設周期之中,特別是2022—2025年將是面向深度覆蓋、高頻段網絡建設的時期,“信號升格行動”對于通信產業來講是一劑強心針,也預示著5G網絡深度覆蓋、盲區消除戰役的打響,不僅解決網絡覆蓋“有沒有”的問題,更開始重視網絡信號“好不好”的問題。

從“戰略布局”到“系統推進”,再到“應用落地”,商用五年來,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5G網絡,并以此為“土壤”,融入超六成國民經濟大類,培育出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碩果”,與此同時,在5G的建設浪潮下,通信運營商和設備商也迎來產業“煥新”生態。

5G推動全產業鏈躍進

移動通信技術十年一代,從1G到5G,移動通信技術的迭代速度不斷加快,隨著5G技術的深入應用,人們對于更高速度、更低延遲、更廣覆蓋的通信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都加速了產業鏈的不斷協作創新。

基站作為無線通信基站系統的出入口與網絡的關鍵,5G時代,在頻率、功耗、覆蓋等全新需求下,5G基站需求的有源天線、MassiveMIMO天線等逐步成為基站市場的主要角色,作為5G建設的主力軍,以華為、愛立信、諾基亞、中興、中信科移動為代表的頭部設備商代表也是5G時代的紅利的直接受益者。

2023年,華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7042億元,同比上漲9.64%,凈利潤870億元,同比上漲144.38%,根據行業權威咨詢公司Dell’Oro的數據,華為在2023年以30%的市場份額穩居全球電信設備市場榜首;2023年中興通訊實現營業收入1242.509億元,同比增長1.05%;歸母凈利潤93.26億元,同比增長15.41%,作為中興通訊運營收和技術核心的運營商網絡營業收入827.59億元,同比增長3.40%,占整體收入結構的66.61%。

作為通信設備領域的中央企業,中信科移動高度看好數字技術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在技術、業務、市場等層面進行了全面布局。

產品創新上,華為推出的MetaAAU通過應用超寬頻、多通道、超大規模天線陣列等新一代革命性創新技術,大幅提升頻譜效率和能效。

中興通訊推出的毫米波AAU是全球首個支持1.2GHz帶寬以上的毫米波AAU,最大可支持帶寬達1.6GHz,實測單扇區MU峰值速率達到下行22.01Gbps,上行4.32Gbps,遠超目前業界平均水平。

中信科移動按照極簡網絡設計思路,推出了針對2.6G移頻DAS MIMO產品,采用無源移頻方案,一路2.6G保持不變,一路2.6G移頻到Sub-2G低頻,提升了上下行網絡性能,降低了改造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中國移動在其采購招標網公告了2024年至2025年5G無線主設備(2.6GHz/4.9GHz、700MHz)集采的單一來源采購,共約48萬站,分兩個項目集采,這一個今年以來最大規模5G主設備集采,供應商均為中信科移動、上海諾基亞貝爾、愛立信、中興通訊、華為,隨未透露具體廠商具體份額,但仍可以看出在5G建設周期下,設備商還在享受技術創新帶來的紅利。

與此同時,5G技術的商業應用正在重塑市場格局。傳統的通信、制造、服務等行業都在積極探索與5G的結合點,以尋求新的增長點和競爭優勢,也帶動通信產業鏈的整體躍升。

在光通信市場,5G技術為高速數據傳輸提供了可能性,這導致了對高速、高帶寬光通信設備和解決方案的需求增加。長飛公司、亨通光電(600487)、烽火通信(600498)、中天科技(600522)等中國光通信企業,針對AI、算力等新場景,積極加碼新型光纖研發,特別是在工業現場,光纖具備強抗干擾能力,抗強輻射能力,5G與有線通信結合起來,更好地賦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5G的商用也促進光通信技術加速革新,催生諸如G.654.E、多芯光纖、少模光纖、空芯光纖、硅光模塊等更大帶寬、更低時延新產品的問世,推動400G全光骨干網的建設,加速400G的到來。

在小基站市場,向中低流量室內場景,比如辦公樓宇、商場超市、賓館酒店、宿舍住宅等室內場景,室內覆蓋的深度需求帶動了如京信通信、中信科移動、賽特斯、新華三、銳捷網絡(301165)等廠商的發展。

需要指出的是,據2023年年初計劃,2023年三大運營商資本開支總額約3591億元,較2022年增長2%;5G商用五年年來,三大運營商資本開支總額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4.6%。

5G開支方面,2021年是運營商5G投資的高峰。據財報,三大運營商當年5G投資總額約1858億元,占比達54.8%。2022年和2023年,部分運營商未在財報中披露5G投資準確額度,根據三大運營商所公布的資本開支總額、移動網開支額、5G開支額,以及各項投資占比估算,運營商這兩年的5G開支總額分別約為1580億元和1415億元,分別占當年資本開支總額的44.9%和39.4%。

雖然5G開支總額在逐年遞減,但其對產業鏈的帶動作用仍然顯著,特別是隨著5G-A技術的引入,設備制造商仍受益于持續的技術更新和替換需求,作為5G網絡的提供者,通信運營商在投資建設5G基礎設施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收入來源,開啟5G向“A”新征程。

5G向“A”新征程

隨著5G網絡建設和業務應用走向縱深,ToC極致體驗、ToB確定性傳輸、無線感知、無縫覆蓋、千億物聯等新需求正在涌現,正在驅動5G網絡向5G-A邁進。

回顧過去,從1G到4G基本上是需求牽引,市場在等待一旦網絡就緒新應用就能順勢而為,2G標準化是在80年代數字傳輸與數字交換生態上開始的,從標準化到應用近十年,開啟移動通信數字化歷程,顯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從2G到5G,5G從標準化到商用只走過6年時間,初心是進入行業應用市場,但低估了以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場景所帶來的個性化門檻,造成了5G面向場景的滲透仍不足。

因此,面向5G網絡演進,在2020年,業界便提出了5G-A愿景。2021年12月,在3GPP第94次全會上,面向R18的網絡系統架構方面的28個課題成功立項,這標志著5G-Advanced(簡稱“5G-A”)的標準化正式開始,其規范也將于2024年上半年凍結,今年,產業對于5G-A的推進已經進入實質階段。

中國聯通積極推動5G-A的組網試點、樣板建設,以實現10Gbps超大下行、1Gbps智能上行及業務保障能力的大幅提升;中國移動正式宣布了5G-A商用計劃,2024年將在超過300個國內城市啟動全球規模最大的5G-A商用部署,并聯合全球產業合作伙伴發布5G-A十大創新成果;中國電信面向5G-A的發展,堅持創新引領,持續加強5G-A新技術創新實踐,牽頭30余項3GPP國際標準,形成600余項專利,并已聯合華為等廠家持續創新試點,保障網絡演進先進。

從技術角度看,5G-A是產業愿景,是對5G場景的增強和擴展。增強針對的是ITU定義的三大標準場景,即eMBB、mMTC和URLLC。同時,5G-A在5G基礎上擴展了3大新場景:上行超寬帶UCBC、實時寬帶交互RTBC和感知定位HCS。把5G場景定義的三角形變成5.5G的六邊形,從支撐萬物互聯到使能萬物智聯。

同時,針對5G-A標準,從硬件設備到消費者終端產品,整個產業鏈已經為5G-A做好了準備。其中,高通、聯發科等芯片廠商都已相繼發布支持5G-A標準的芯片,以蘋果、華為、OPPO、vivo為代表的手機廠商也都在旗艦手機中引入3CC(三載波聚合技術)的能力,預計到2024年下半年,隨著R18標準的進一步落地,越來越多手機也將會支持5G-A的新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頻率劃分規定》在修訂中,工業和信息化部率先在全球將6425-7125MHz全部或部分頻段劃分用于IMT(國際移動通信,含5G/6G)系統。

業界一致認為,6GHz較3.5GHz這些較低頻段以及毫米波這些高頻段有優勝之處,從長遠來看,將6GHz用于5G,將為5G甚至日后6G的發展給出穩定預期,有助于更好地滿足下游千行百業對大容量、無處不在的高性能5G的需求,進而促進經濟社會轉型升級,5G/6G系統頻率使用提供規則地位,穩定產業預期。在全球率先將6GHz頻段劃分用于IMT系統,有利于推動該頻段全球或區域頻率劃分一致,為5G/6G發展提供充足的中頻段頻率資源。

5G-A的部署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和明確的規劃,從運營商到設備商再到全產業鏈,可以預見,隨著5G-A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商用,以及全產業鏈的協同躍進,一個更加智能、高效、互聯的新時代正向我們走來。

編 輯:胡錦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