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色的紅磚墻和標語、生銹的鐵欄桿、布滿煤灰的老舊窗格……身處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石炭井工業文旅影視小鎮,時光仿佛倒流回上世紀。
從《風中的火焰》里的派出所,到《山海情》中的供電所,石炭井原礦務局電視臺是眾多影視作品的取景地。石炭井,這個賀蘭山下昔日煤炭工業重鎮,正以獨特工業遺存吸引劇組和游人的目光。
石炭井礦區投建于1958年,曾是我國最大的焦煤基地之一,鼎盛時期礦區有干部職工數萬人。隨著石炭井煤炭資源日益枯竭,礦區人口大量遷移。
2017年5月,寧夏打響“賀蘭山生態保衛戰”,賀蘭山自然保護區內所有煤礦、非煤礦山、洗煤儲煤廠等徹底關停,一體化保護和修復至今仍在進行中。
63歲的石炭井居民葛義紅感受到了家鄉的變化。“生態治理之前,我們壓根不敢穿白色衣服,煤灰好像每天都在往下落。”她說,如今天變藍了,翡翠湖也綠了。
生態環境雖然轉好,但曾經熱鬧的石炭井一度陷入冷清。葛義紅沒想到,這里遺留下的礦區工廠、學校、醫院、街區、車站等上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的工業城市元素,以及賀蘭山豐富多樣的地質地貌,使得小鎮成為懸疑、軍旅、科幻等題材影視劇的絕佳取景地。
大武口區抓住機遇,全力打造“中國現實主義題材影視拍攝基地”,石炭井工業文旅影視小鎮應運而生。自2021年以來,已有30余部影視作品在此取景。2024年,這里成為北京電影學院的影視創作實踐基地。據大武口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韓靜介紹,今年已有5部影視劇、5部短劇計劃到石炭井取景。為滿足劇組需求,大武口區盤活利用閑置房屋建設演員公寓、中央廚房、道具庫等,逐步完善影視配套服務。
近年來,大武口區持續挖掘石炭井工業文化旅游資源,推進文旅體融合,如連續多屆舉辦“工業之聲”音樂節、工業文化攝影大賽、賀蘭山(石炭井)大峽谷汽車越野拉力賽等文體賽事活動,并提供交流研學、觀光游覽等服務。2024年,石炭井接待游客數量達18.4萬人次,小鎮再度熱鬧起來。
賀蘭山下,更多老舊礦區迎來新生。
進入夏季,數十萬畝釀酒葡萄園把賀蘭山東麓的戈壁荒灘變為綠色海洋。在銀川市志輝源石酒莊,草木蒼翠欲滴,掩映著石頭建成的中式品酒大廳。游人穿梭其中,或選購品鑒、或駐足拍照,如漫步中式園林。
很難想象,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這里還是一片荒涼的采砂場。酒莊內至今還保留著一處礦坑遺跡,與周圍郁郁蔥蔥的景色形成鮮明對比。
54歲的李皞華是酒莊老員工,見證了這片土地的變化。2011年,寧夏提出打造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及文化長廊。政府的鼓勵政策吸引不少企業家從煤礦、房地產等行業轉投葡萄酒產業,志輝源石酒莊就是其中之一。李皞華和妻子的主要工作從采砂挖石變成了植樹造林,保護葡萄藤不受風沙侵害。
“過去風大得能把砂石吹起來,打得人臉疼。現在這里環境變美了,成了旅游景點了!”李皞華說。如今,他每天除了監督工人植樹造林,還負責看管釀酒車間。
礦區“變身”酒莊,帶動了當地葡萄酒旅游發展,也助力了葡萄酒銷售。據志輝源石酒莊宣傳部門負責人楊宇軒介紹,酒莊每年接待游客約25萬人次,去年酒莊銷售額為5000余萬元,很多都是游客現場品鑒后購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