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聯網消息(IItime) 日前,在2025工業互聯網大會“新型網絡化測控與單對線網絡協同發展專題活動”上,杭州和利時自動化有限公司控制系統產品線總監馬曉偉發表了題為《面向具身智能的通信技術應用》的主題演講。馬曉偉深入分析了當前工業通信面臨的挑戰,并重點介紹了SPE/APL技術在推動工業智能化、特別是支撐具身智能應用方面的關鍵作用與廣闊前景。
馬曉偉指出,傳統工業通信普遍面臨布線復雜、協議碎片化互操作性差、以及帶寬不足等核心挑戰,這嚴重制約了工業數據的實時、高效、無縫流動。為解決這些問題,SPE/APL技術應運而生。該技術是一種基于以太網的創新物理層技術,其核心優勢在于通過單對以太網和高級物理層的創新設計,成功實現了千米級的長距離傳輸、10Mbps的高帶寬通信、滿足嚴格要求的本質安全特性以及“一網到底”的統一架構。
這一系列突破性進展,使得SPE/APL能夠大幅簡化工業現場的布線復雜度,顯著提升不同設備和系統間的兼容性,為構建從現場層設備(傳感器、執行器)到控制系統乃至云端的全層級、無縫數據貫通奠定了堅實的網絡基礎。該技術專為過程工業(如化工、石油和天然氣)對高帶寬、長距離傳輸和本質安全的嚴苛要求而設計,并已在石化、電力等流程工業領域成功應用。
在演講中,馬曉偉詳細展示了基于APL技術構建的新一代DCS(分布式控制系統)架構及其配套的七大系列產品體系。他強調,面向未來工業智能化特別是具身智能的發展需求,SPE/APL技術將持續演進:一是融合時間敏感網絡(TSN)技術,進一步增強網絡的確定性和實時性,滿足高精度控制需求;二是積極構建開放、融合的技術生態,打破壁壘,促進互聯互通;三是推動技術的綠色低碳化發展,助力工業可持續發展目標;四是緊密結合人工智能(AI)技術,利用貫通的全域數據流,實現設備的預測性維護等智能化應用,提升系統可靠性和效率。
但是技術落地還面臨幾個關鍵挑戰,如國產化高性能芯片的研發與應用,以及該技術在極端工業環境(如超高/低溫、強腐蝕、強電磁干擾等)下的可靠性和適應性。他總結道,SPE/APL技術代表了工業通信向智能化、標準化和可持續方向演進的重要趨勢,其大規模應用將為“人工智能+”在工業領域的深度融合,特別是為具身智能在工業環境中的感知、決策與執行提供不可或缺的高效、可靠、安全的通信支撐,有力推動新型工業化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