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_欧美日韩福利视频_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_午夜小视频网站

首頁 >> >> 觀點 >> 正文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裕國:新的“工業革命”正在改變物質生產方式
  • 中國工業報
  • 2025年7月17日 09:25

工聯網消息(IItime) 當前,由“數字化”向“智能化”發展是精細化工行業的重要轉型方向。7月10日—11日,以“創新驅動、綠色轉型、智造未來”為主題的第六屆全國精細化工企業轉型升級大會暨第三屆全國醫藥化工企業高質量發展與安全治理交流大會,匯聚30余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及各界嘉賓,圍繞提升管理水平、降低過程風險、推進工藝改造、健全環保設施、提高自動化率、引進智能技術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為推動精細化工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新動力。

基于長期從事醫藥化工和精細化學品生物制造經驗,中國工程院院士鄭裕國認為,合成生物制造作為一場新的“工業革命”,正在改變物質生產方式,實現生產原料、制造過程、產品性質的重大革新,將引領食品、醫藥、農藥、材料、化工等領域新的產業革命。展望未來,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化工新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喬冰表示,從“十五五”發展要點看,未來精細化工將聚焦做好重點產品、做精重點技術、做強重點產業、做優重點園區四個方面,打造一個高效綠色安全融合的精細化工產業體系。“新能源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光學材料等領域為精細化工發展創造了新的需求,在此背景下,行業發展正當其時。”喬冰說。

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精細化工與醫藥化工領域近年來取得顯著成就: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高端材料、專用化學品國產化率持續提升,綠色工藝改造加速推進,行業能耗和污染排放同比下降12%,智能化管控平臺覆蓋率達65%。但與此同時,行業仍面臨產能結構性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安全生產壓力增大等挑戰。在此背景下,亟須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政學研用”深度融合,實現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同頻共振。新和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鄭根土表示,精細化工數智化轉型已從單一技術應用進入到全鏈條協同創新階段。人工智能背景下,未來行業企業的發展趨勢將呈現出以技術突破為核心,強化行業定制化能力、兼顧綠色化與經濟效益的特點。

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林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精細化工領域有大量的化學反應過程,如氧化、環氧化、過氧化等,也有很多聚合單元,需要在項目開始時就做好精細的流程模擬。目前,我國精細化工規模很大,但質量和創新均有待提升。一是要重視對工藝過程的模擬仿真,并在其中積極創新,力爭全生命周期效益最大化;二是應善用人工智能等自動化技術,盡量減少人員干預,努力實現無人化操作以提高效率;三是針對精細化工規模小、工段多、工藝雜等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管理創新。

普立默智能科技則聚焦工業智能控制技術,針對電磁閥在化工領域的安全痛點,推出靜態密封、內導磁等創新技術,將傳統電磁閥50萬次的使用壽命提升至1000萬次以上,有效解決了設備故障導致的安全事故問題,為精細化工生產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提供了關鍵保障。“聚焦精細化工安全綠色的發展趨勢,我們的產品也進一步配套提升。”普利默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朱昌益介紹說,“普利默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加大了綠色制造的投入,使產品的功率進一步降低,在安全升級上推出了新的雙重隔爆技術,如高性能、更可靠的電磁閥等。”

萬達控股集團作為民營煉化龍頭企業,展示了其全產業鏈布局與精益管理體系。據公司精益研究院執行院長閆圣利介紹,從原油開采到港口碼頭、石油煉化、精細化工再到輪胎制造,萬達已形成閉環產業鏈,并構建了獨具特色的精益管理體系,年銷售額突破1300億美元。其與高校合作成立的山東省內首家企業級精益研究院,推動了氫氰酸等高附加值副產品的高效利用,年收益超10億元,印證了“投入最少資源,創造最大價值”的精益理念。

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自動化專業總工程師毛彥軍則分享了公司間歇生產連續化改造的實踐,通過優化攪拌設計、利用余熱余壓實現無動力傳輸等技術,將每噸物料的蒸汽消耗從2.5噸降至0.5噸,不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更降低了人員密集操作帶來的安全風險,為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經燕集團聯合創始人、總經理陳彥峰表示,東營是一座因油而生的城市,在能源轉型的今天正面臨著轉型的陣痛和發展的迷茫,第六屆全國精細化工企業轉型升級大會暨第三屆全國醫藥化工企業高質量發展與安全治理交流大會旨在聚焦精細化工行業轉型之道,為以東營為代表的傳統工業城市轉型梳理思路、貢獻智慧。

第六屆全國精細化工企業轉型升級大會暨第三屆全國醫藥化工企業高質量發展與安全治理交流大會由中國自動化學會石油化工應用專業委員會、中國化工學會醫藥化工專業委員會、山東省高端化工產業發展促進會、經燕(北京)化學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浙江力諾流體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徐州阿卡控制閥門有限公司、普立默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歌略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協辦,吸引了來自產業鏈上下游350余名代表參加。

編 輯:程琳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