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12月27日,2024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大會暨第二屆“興智杯”全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大賽(預熱)在北京召開,舉行了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儀式。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中國科學院鄭志明院士出席,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長魏巍、北京市海淀區副區長唐超、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二級巡視員汪劍波、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黨委書記李冠宇,以及來自政產學研用各界500余名代表參加會議。
謝少鋒在致辭中指出,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加快培育智能產業、壯大智能經濟。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人工智能+制造”為主線,以標準為抓手,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推進高水平賦能應用。一是持續夯實發展底座,推動算力、算法、數據創新。二是推進“人工智能+制造”,打造“十大行業、百大場景、千家標桿”,促進深度融合應用。三是強化標準引領,加快關鍵標準研制、應用和國際化。四是深化國際合作,加強產業發展與治理實踐交流。
鄭志明為會議作了《復雜系統與人工智能》專題報告,圍繞“人工智能主攻方向”“當前熱點人工智能方法的優缺點”兩個關鍵問題,從近代科學基本原理與方法、現代工程技術中的科學方法與困局、大數據與復雜數據系統、聚焦復雜數據系統的人工智能四個方面深入淺出地進行了剖析。
汪劍波介紹,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同比增長超12%,人工智能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北京市持續推進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在研發、中試驗證、生產制造等方面已落地一批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平臺。未來將持續引導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力量共同推動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聞庫表示,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作為我國信息通信領域的專業標準化組織,長期致力于推動通信技術與相關產業的標準化工作,在人工智能與新型工業化融合的進程中,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指導性和實用性的標準規范。呼吁各方攜手合作,將標準化作為推動產業規范化、規模化發展的重要手段。
中國信通院受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委托,總結了2024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深度行進展情況,并啟動2025年深度行活動升級版,推出“城市”“行業”“走進”三大深度行活動系列。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受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委托,發布151項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典型應用案例。
此外,大會對“興智杯”全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大賽成果進行了全面回顧,并對第二屆大賽進行預熱發布。據悉,第二屆大賽將于2025年1月啟動,賽事架構分為大模型創新應用、行業賦能和開放生態三大方向,已聯合業界頭部的單位代表設置10余賽題方向。
在成果發布環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了《2024 人工智能產業十大關鍵詞》。2024人工智能領域創新不斷,涌現出一系列新特征、新模式,中國信通院征集200余位專家意見,提煉總結出2024人工智能產業十大關鍵詞:軟硬協同的智算集群、高質量數據集、能力更強的基礎模型、推理優化、具身智能、安全治理、人工智能+ 、AI for R&D、大模型應用生態、Agentic AI。
會上啟動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公共服務平臺第二批合作伙伴入駐儀式,將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走深拓廣,加速未來產業的發展。在標準發布環節,中國信通院推出了重點面向多模態和產業應用測試的大模型基準測試體系“方升 2.0”,并聯合中國電信、好未來、海爾、華為、百度、騰訊、螞蟻集團、vivo、MiniMAX、京東方、國網山東電力、馬上消費、三六零、聲智科技、華晨寶馬等標準參編單位發布了13項大模型系列標準。
大會發布了一系列報告成果。中國信通院發布了“2024人工智能先鋒案例”《人工智能治理藍皮書(2024 年)》,聯合山東能源集團云鼎科技工業互聯網發布了《人工智能+制造業應用落地研究報告》。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發布了“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典型案例”。創新奇智發布了《人工智能+制造業應用落地研究報告》。這些成果凝結了眾多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與寶貴經驗,充實了人工智能領域的知識體系,將為人工智能與工業領域的深度融合提供有效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