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在重慶梁平區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青頭潛鴨、彩鹮、白鷺等珍稀的和常見的鳥兒們自由翱翔,搭載著高清攝像頭的無人機在高空靜靜滑過,將鳥類飛行軌跡實時傳輸到監測平臺——這雙“慧眼”的背后,是中國移動5G-A通感一體化基站的支撐。與此同時,廣東省宣布全省累計開通無人機航線超700條,無人機物流年飛行量近80萬架次,30分鐘航空醫療救援網絡正在加速成型。這些看似無關的事件,共同指向同一個技術引擎:5G-A。
技術底座:5G-A通感一體化的突破
5G-A(5G-Advanced,又稱5.5G)是5G技術的升級版,它不僅繼承了5G的高速率、低時延和大連接特性,還新增了通感一體、無源物聯等黑科技,堪稱“5G Pro Max”。通感一體是5G-A的核心技術,通過無線信號反射、散射等原理,讓通信基站同時具備“雷達式”環境感知能力,可實時探測目標的位置、速度、軌跡等物理信息。
這些技術特性解決了低空經濟發展的關鍵瓶頸:傳統地面基站對空覆蓋存在信號碎片化、切換頻繁、干擾強三大痛點。以南京的實踐為例,外賣無人機在3公里飛行中曾經歷15-20次網絡切換,導致視頻頻繁黑屏。而采用5G-A專網后,通過智能波束管理和天地干擾協同技術,能夠識別并消除主要干擾,大幅提升低空通信體驗;通過移動性協同技術,減少低空通信無效切換,保障了移動過程中通信體驗一致性。
在5G-A技術的催化下,我國低空經濟正經歷爆發式增長。在產業規模方面,2024年我國無人機市場已達190億美元,占全球機器人市場近40%份額,預計2028年將突破400億美元。在區域發展方面,廣東省低空經濟規模超千億元,聚集低空經濟相關企業1.5萬余家,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份額占全國95%。在基礎設施方面,截至2024年底,僅廣東一省就開通5G-A基站超1.1萬個,低空起降場在廣州、深圳等城市密集鋪開。
政策驅動低空經濟加速起飛。2021年2月,低空經濟被寫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4年,“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緊隨其后,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民航局四部門聯合印發的《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推動低空經濟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工信部等十二部門聯合印發的《5G規模化應用“揚帆”行動升級方案》提出,加強5G行業虛擬專網供給,探索5G行業虛擬專網在低空等新興場景部署。政策與技術的雙重驅動,使低空經濟從單一無人機應用,擴展為融合物流、旅游、農業、安防的立體生態。
變革實景:5G-A驅動的低空應用革命
漢川電廠的低空曾面臨“黑飛”入侵威脅。2025年初,湖北聯通聯合中興通訊采用了5G-A通感一體化基站,實現電廠園區無人機的精確探測和實時預警,單站感知距離超過1公里,距離判定精度達到亞米級、監測率100%、虛警小于5%,同時完成了軌跡跟蹤、入侵監測、電子圍欄等多項技術驗證。相關驗證成果為后續電力巡檢場景下的低空管理提供了堅實的網絡技術支持。
在青島,青島聯通整合全市無人機資源,在市南、市北、李滄區部署12個無人值守全自動機場,打造“智慧低空”一體化共享平臺,通過政務云專線實現數據實時回傳與AI分析,并建設整合全市29個專業無人機服務站點,形成全域覆蓋的快速響應能力。平臺已為全市政府等多級單位提供13000余架次飛行服務,應用場景覆蓋違建識別、河湖隱患檢測、重點項目進度追蹤、交通疏導、景區三維巡防及森林火情監測等。
在河南安陽搭載5G-A的無人機血液配送網絡將急救時間從40分鐘縮短到15分鐘,搶救的成功率提升62.5%。在深圳,“空中快遞員”能在10分鐘內跨區送文件,比堵車的汽車快3倍。
5G-A技術已不僅是通信工具,而是成為重構產業時空邏輯的新維度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