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是新型工業化的內在驅動力。在工程機械裝備制造業,正面臨第四次工業革命疊加第三次能源革命帶來的人類社會“超級技術窗口”,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帶動產業升級與技術革新,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新型工業化注入強勁動力。
三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集團”)深刻把握新質生產力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堅持“全球化、數智化、低碳化”企業發展戰略,在自主研發、智能制造、市場攻堅等領域不斷實現突破,成長為中國工程機械裝備制造領軍企業。憑借前瞻性戰略布局,以創新為驅動,率先探索實踐,引領行業實現重點產品在全球競爭合作中屢摘桂冠,成功探索出一條我國工程機械裝備制造企業自立自強、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新路徑。
一、堅持全球化發展,“內外并舉”開新局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于我國比較優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
2000年前后,中國工程機械大部分市場被外資品牌占據。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發展,國產品牌實現了從追趕到主導的跨越。在占據國內市場主導地位的同時,越來越多行業企業,開始面向全球市場舞臺,構建全球品牌競爭力。
三一集團作為國產品牌領軍企業之一,早在2002年就率先嘗試開拓國際市場。近年來,立足中國總部、中國研發、中國制造、中國市場,結合產業發展特性與自身實際,企業將“全球化”作為當前發展的首要戰略,積極參與全球競爭合作,讓中國工程機械產品及服務惠及全球80億人口。20多年來,三一集團以“不出海,就出局”的決心全力推動全球化發展戰略。如今,三一集團通過全球化的資源配置,加速提升企業的全球化實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創新企業管理模式,實現組織全球化。推行“集團主導、本土經營、服務先行”的經營策略,實行“平臺賦能+精兵作戰”的組織形式,設立海外大區和國區作為全球區域層面的整體戰略規劃和賦能平臺,進一步推動管理與經營的本地化,以更好地適配全球各地的經營環境。建立起覆蓋400多家海外子公司、合資公司及代理商的海外市場渠道體系,企業海外人員本地化率接近70%。建立北京、上海、長沙、沈陽、珠海、昆山、湖州7個國內總倉,歐洲(德國)、中東(阿聯酋)、拉美(巴拿馬)、北美(美國)、非洲(南非)5個海外區域中心倉,近1000個海外配件倉庫的倉儲網絡,提升全球服務能力。
構建協同研發體系,實現研發全球化。構建起“1+5+N”的全球協同研發體系,“1”是指立足國內的全球研發中心,作為全球研發工作的大本營;“5”是指在德國、美國、日本、印度、印尼布局的五大研發基地; “N”是指N個觸角,通過遍布全球的銷售網絡廣泛收集反饋市場信息,針對本地場景及客戶需求進行正向產品開發。三一集團從產品研發環節入手,以定制化帶動市場化,以高端化支撐全球化,已實現海外市場在售產品200余款,覆蓋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僅2024年,針對歐美市場研發上市產品超50款,實現本地化定義產品10余款,在業內競爭激烈的國際大設備市場新增上市產品18款。三一集團為全球客戶提供更綠色環保、穩定可靠的產品,目前歐美等成熟市場成為企業增長最快的海外市場區域。公司產品與歐美主流品牌在重點高端市場形成“并立潮頭”的發展格局,產業布局逐漸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帶領行業實現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尤其是發達國家市場的新突破。
布局海外本土化生產,實現制造全球化。在海外市場,除持續升級美國、德國等工廠外,還在印尼、南非、土耳其等地新建海外工廠,加速制造全球化布局,積極推動中國智能制造標準的復制、應用與升級。以三一印尼工廠為例,該工廠構建了一套完善的智能系統體系,包括制造運營系統、倉儲管理系統、自動化物料配送系統、數字孿生系統、工藝仿真系統、自動報工系統等,通過自動叫料、無人小車配送、可視化定位與追蹤、軌跡熱圖、異常報警等功能,在推動作業流程的智能化和高效化的同時,不僅提高了作業安全和生產效率,還大幅降低了廠房能源消耗。
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現如今,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前十強已有三家中國企業。三一集團的全球化也已邁入新階段。從最開始簡單地將國內生產的產品銷售到海外市場的“國際化”,到現在將產品出口變成產業出口的“全球化”發展戰略,立足中國,放眼全球,在全球范圍配置研發、制造、銷售、服務等資源,讓中國企業真正“裝備”全球競爭力,助力中國制造高質量出海。
科學認識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系,主動作為、善于作為,找準企業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位置和比較優勢,三一集團將“愛黨愛國”作為企業最重要的價值觀,積極參與全球競爭合作,持續深耕內循環國內市場,大力拓展外循環國際市場。當前,三一集團產品服務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當地第一品牌,產品(至少一類)已在122個國家和地區占據市場份額第一,2024年,海外業務為企業貢獻近一半的營收和超過一半的利潤,成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立足中國總部、中國研發、中國制造、中國市場,大力推進組織全球化、研發全球化、制造全球化的發展路徑也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蹚出了一條全球化發展的可行之路。
二、堅持數智化發展,打贏轉型“翻身仗”
當前,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向經濟社會方方面面加速滲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桿培育新動能;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
工程機械行業有著濃厚的傳統制造業基因,面臨著產品定制化需求高、技術瓶頸制約、資金投入巨大、管理人才短缺和企業文化不適配等諸多轉型難題。在多年企業經營實踐中,三一集團深刻認識到,不管轉型之路有多艱難,應對時代變革,唯有主動擁抱、求變求新。傳統制造業面對數智化時代的洶涌來襲,必須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升級和文化重塑,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工程機械數智化轉型沒有成功先例可循,傳統制造業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變身”先進制造業,作為行業探路者,三一集團將數智化轉型視為一場“要么翻身,要么翻船”的企業戰略級變革。以“燈塔工廠”智能制造建設為核心,以流程四化、八大工業軟件、數據采集與應用、產品電動化和智能化為抓手,精細管理制造,精準管控成本,全面推進智能制造、智能產品和智能運營。
深耕智能制造,打造行業“燈塔”。政策引導是制造業企業數智化轉型的“指南針”,在各級政府的政策關懷推動下,三一集團在行業內率先積極開展數智化智能制造項目落地探索實踐。三一長沙18號工廠項目獲批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致力于將其打造成工程機械行業智能制造的世界級樣板。但重型裝備制造業的零件動輒重達數噸,同時具有多品種、小批量作業的特點,給實現少人化智能制造帶來較大挑戰。三一集團將18號工廠中泵車制造的九大工藝進行智能化升級,突破了全自動切割下料、機器人焊接/組對等多項關鍵核心技術,AI智能套料系統將整個企業鋼材平均利用率提高了11個百分點,而工廠里的焊接機器人則能把焊縫控制在毫米級。同時,我們發展出以制造運營管理平臺(MOM)為核心,結合車間物流管理系統(WMS)、生產計劃系統(APS)、數字孿生等多套數字化系統,形成工廠生產制造的“智能大腦”,逐步實現了整體全流程的數字化。通過工藝智能化和端到端的數據流整合,成功實現對生產過程中三大要素——人、機、料的計算機動態決策、柔性配置與精準調度。在18號工廠,少人化的混線生產已經成為現實,兩條總裝配線可進行69種產品的混裝柔性生產,依托數字技術的深度應用,大到72米的臂架,小到2毫米的螺絲,全部可由機器人自動裝配完成。
從2019年至今,三一集團累計投資超過100億元,完成了所有傳統工廠的智能制造升級。三一北京樁機工廠、三一長沙18號工廠和三一韶山葉片工廠先后獲得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燈塔工廠”認證,行業智能制造目前已躋身全球領先水平。
升級智能產品,引領“無人時代”。工程機械產品向數據智能終端的轉型,是三一集團數智化戰略的重要目標。作為生產資料,未來的工程機械勢必成為移動的智能終端。三一集團積極推進科研成果轉化,致力于打造領先的智能化產品。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推出一系列智能產品。2019年,由三一集團、華為等聯合打造的全球首臺5G遙控挖掘機公開亮相。通過移動5G網絡,身在上海的工作人員啟動遠在千里之外河南洛陽欒川鉬礦的無人挖掘機,設備順暢進行挖掘、回轉、裝車等復合動作,這是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個5G應用落地的案例。2024年,三一SY550遙控挖掘機首次應用于應急救援場景,極大提升救援工作的靈活性、安全性與高效性。近年來,除了無人挖掘機在智慧礦山、搶險救災、無人碼頭等豐富場景的更深層次應用外,全球首臺無人攪拌車、無人壓路機、無人攤鋪機、無人起重機、無人牽引車、消防無人機等無人裝備陸續在三一集團問世,引領行業邁入“無人化智能時代”。
推動智能運營,持續挖掘價值。在打造智能制造和智能產品的基礎上,三一集團持續推動全量全要素數據采集,挖掘數據價值,提升精細化智能化運營效率。不僅如此,智能運營也同步推動了企業經營管理和客戶價值創造。廣泛連接各類設備與系統,集成采集、匯聚、分析海量數據,以建模實現數字孿生,促進了生產管理時最優資源配置與科學合理決策,推動企業提質、降本、增效。在三一長沙18號工廠,工廠內每天產生超過30TB的大數據,相當于一座20萬人口縣城一天的手機網絡流量。通過數據分析與運營,工廠自動化率接近80%,產能較改造前提升123%,人員效率提升98%,單位制造成本降低29%。
此外,借助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將一臺臺機械通過機載控制器、傳感器和無線通信模塊,與一個龐大的網絡連接,每揮動一鏟、行動一步,都形成數據痕跡。大數據精準描繪出基礎建設開工率等情況,成為觀察固定資產投資等經濟變化的風向標。通過C端互聯,海量采集近百萬臺工程機械設備開工率等運行參數,推出了業內知名的“挖掘機指數”,可側面反映經濟景氣程度,成為經濟決策重要的參考依據。
面對大模型等先進AI應用的大范圍普及,三一集團第一時間推動AI技術在企業的探索實踐。不僅視其為一門技術,更視其為一門巨大的產業。在智能制造、智能產品、智能運營各領域各環節探索AI技術可能帶來的行業產業升級。現在企業內部要求所有部門、所有崗位都要有自己的AI運營計劃,力爭實現從“局部智能”到“全局智慧”的AI革命。
2022年,工信部公布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名單,憑借在數智化轉型方面的創新實踐,三一集團成功入選首批“數字領航”企業。乘“數”而上,朝“智”而前。三一集團將持續加快數智化轉型探索實踐,融合發展智能制造、智能產品、智能運營,竭盡全力打贏數智化轉型“翻身仗”,充分發揮“領航”企業的示范帶頭作用,打造一個基于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的平臺型企業、生態型企業,創建行業數智化轉型標桿。
三、堅持低碳化發展,貢獻裝備制造業“綠色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綠色低碳是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是綠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保障。裝備制造業作為中國工業體系的核心支柱產業,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更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領域。長期以來,工程機械裝備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面臨諸多發展滯后難題,如新能源產品滲透率不足、新產業發展協同缺失及技術經濟性制約等。錨定目標,立足自身。三一集團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加速低碳化企業戰略轉型探索實踐,努力實現綠色發展目標,貢獻裝備制造業的“綠色力量”。
迭代產品矩陣,全面開拓電動化產品。三一集團將低碳化轉型探索實踐付諸產品的綠色低碳,利用在裝備制造業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市場先發優勢,充分發揮行業帶頭作用,全面開拓電動化產品。自2021年開始,在行業率先創新經營管理模式,成立新能源技術委員會,負責管理新能源技術發展規劃、專利布局、前瞻技術研究及產業孵化等工作。目前,三一集團所有傳統的主機事業部都成立了并行的電動化事業部。全面推進主機產品電動化及相關核心零部件技術開發,聚焦純電、混動和氫燃料三大技術路線,覆蓋電池、電驅、電控、電子電器、控制算法和熱管理等多個領域,持續迭代低碳化產品,擁有完整的電動化產品矩陣。
持續發揮“1+5+N”的全球協同研發體系優勢,以市場牽引研發,以需求定義產品,讓最終面市的電動化產品不僅在技術層面與全球頂尖水平同頻,也更貼近一線客戶需求,獲得技術與市場雙重認可。2022年,由三一中德團隊聯合研發的首款國際專用電動攪拌車 iONTRON408P成功通過歐盟整車型式認證并上牌,產品先后通過近80項嚴苛的整車和零部件認證測試,成為中國首款獲得歐洲市場準入資格的電動工程機械產品,一經推出獲得歐洲客戶廣泛高度認可,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裝備制造企業的技術研發實力與社會責任擔當。僅2024年,三一集團11類電動化產品累計上市101款,開發應用新技術57項,包括業內首創在電動裝載機上應用車輛類滑套換擋技術,成功實現無液力損失,在電動牽引車上采用MTB集成式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大幅提升,新技術新產品市場反響良好。2024年,企業在行業內率先實現電動化產品銷售額突破百億元。
經過近年來的研發應用與市場探索,在當前可商業化落地的新能源工程機械領域,三一集團均取得領先地位,電動攪拌車、電動泵車、電動起重機、電動自卸車、電動港機、電動重卡等產品穩居行業第一。基于電智協同的全品類產品矩陣,三一集團探索打造豐富電動化產品應用的標桿場景。例如,推出智慧礦山整體解決方案在煤礦、金屬礦、砂石骨料礦和水利工程等傳統人工作業項目上應用落地,無人駕駛的電動化產品商業化累計運行里程超200萬公里,運營土方量超1000萬立方米。有效改善傳統礦山安全紅線、環境惡劣、從業斷層等難點痛點,用市場化商業化運營探索助力社會低碳綠色發展。
優化產業形態,深度布局新能源產業。堅持低碳化企業發展戰略“雙輪驅動”,一手抓產品,一手抓產業,深度布局新能源產業。以國家“雙碳”目標為引領,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致力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推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企業力量。全面深化產業布局,廣泛覆蓋風能、光能、氫能及儲能等低碳化產業領域,加速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體系的構建,旨在打造全新的、具有前瞻性的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格局。
旗下風電主機企業三一重能致力于成為全球清潔能源裝備及服務的領航者,現已躋身全球行業前十。2024年10月,中國首創、全球最大的35兆瓦級六自由度風電整機試驗臺,在三一重能風電試驗中心正式投運。該試驗臺由三一重能完全自主研發設計,是迄今全球可承載功率最大、還原度最高、驗證最全面的風電整機傳動試驗臺。2022年,正式進軍光伏產業,僅用9個月打通從單晶到電池以及組件的光伏全產業鏈,探索構建集光伏、儲能和柴發于一體的綜合能源系統,并在贊比亞等全球市場落地應用。在氫能業務板塊,聚焦集成、材料、試驗、仿真、工藝、電控、氫安全等七大技術研發能力,發布了全球最大的單體制氫電解槽以及GW級綠電制氫整體解決方案。儲能電池系統首創魔塔堆疊方案,換電產品實現1.9分鐘疾速換電,成為行業第一。
筑夢新時代,啟航新征程。三一集團認為,當前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正處在兩大千載難逢機遇的交匯點上:一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二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疊加第三次能源革命帶來的人類社會“超級技術窗口”。三一集團將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引領,深入認識實現新型工業化的重大意義,堅持自主創新、搶抓機遇,持續激發企業、行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