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工智能已成為推動各行業變革的核心力量,航空領域亦不例外。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商飛”)正積極投身于人工智能賦能大飛機產業的實踐,在提升飛機性能、優化產業流程及應對諸多挑戰等方面成果顯著,為新型工業化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中國商飛全力打造的大飛機產品譜系涵蓋 C909、C919、C929 等型號。截至 2024 年 12 月 20 日,C919 已交付 3 家航空公司共計 15 架,累計載客達 100 萬人次,飛行時長 15000 小時,通航 10 座城市與 10 座機場。C909 載客超 1800 萬人,在跨國運營中成績斐然,彰顯出中國大飛機在全球航空市場嶄露頭角的態勢,有力支撐起國家航空運輸體系。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通用基礎總師王琛近日在2024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大會上指出,為實現大飛機產業智能化升級,中國商飛精心制定“兩規劃、一指南”,即《中國商飛公司人工智能建設指南》《中國商飛公司數字化轉型規劃》及《中國商飛公司人工智能發展規劃(2024 - 2026)》,全力構建“3691”布局,聚焦飛機全生命周期智能化。
如今,從飛機設計環節的參數優化、智能故障檢測、3D 數模檢索裝配,到飛行過程中的智能技術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深度滲透,服務飛機全周期智能研發。如在某型機舵面結構優化中成功減重 5 公斤,計算時間由2小時縮短為10分鐘,方案迭代由3個月縮短為兩周。對比現有國外商業優化軟件工具,迭代效率提升10倍以上,且計算性能超過現有商業軟件。
在飛機設計領域,針對海量且繁雜的支架設計難題,借助人工智能實現類同性零件智能分類、推薦與設計。以往工程師約 70%的時間耗費在數據檢索、重構模型與參數配置等非核心設計事務上,如今通過智能檢索系統精準定位已有支架設計,后續還將實現智能推薦與自動連接方案生成,大幅提升設計效率與標準化程度,確保 26000 多個支架設計的高效與精準。
于飛行環節,積極探索單一飛行員駕駛技術。鑒于飛機自動駕駛技術進步與成本控制需求,中國商飛為單飛行員打造飛行場景精準辨識及綜合輔助體系,涵蓋改航備降管理、駕駛艙語音交互、系統故障識別預測等功能。雖當前空地對話識別在航空術語處理上存在挑戰,但通過持續技術攻關與試飛驗證,有望重塑飛行機組配置模式,降低運營成本,引領航空業變革。
盡管成果豐碩,人工智能賦能大飛機產業之路仍布滿荊棘。飛機運行可靠性標準高達 10 的負 9 次方,其復雜專業場景對人工智能可信度提出嚴苛要求。深度學習的不可解釋性與航空安全標準融合困難重重,亟待創新方法破解,確保人工智能決策在飛行關鍵環節安全可靠、邏輯透明。
同時,大飛機生產規模有限,如波音、空客年交付量僅數百架,數據量少且單一,難以支撐強大人工智能模型訓練。中國商飛積極聯合產業鏈各方組建數據聯盟,整合機場、空管、航空公司等多元數據,挖掘數據資產價值,為人工智能模型訓練筑牢根基,保障技術持續迭代優化。
中國商飛在人工智能賦能大飛機產業進程中,穩步提升國產大飛機智能化水平與國際競爭力,為全球航空工業智能化轉型貢獻寶貴中國智慧與方案,未來將持續推動新型工業化蓬勃發展,有望重塑世界航空產業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