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大模型作為推動制造業智能化轉型的關鍵力量,正逐漸成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中工互聯科技集團董事長智振指出,2024年下半年開始,工業客戶對于大模型的認知程度、需求熱度以及接受態度均呈現出了顯著提升的趨勢。目前,關于制造業的大模型在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落地案例方面,大模型已經在多個領域實現了成功應用。2025年,制造業的大模型應用落地將成為主旋律,千行百業將在大模型的賦能下實現快速推進。2025年,在制造業大模型應用即將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爆發。那么今年又有哪些大模型值得我們期待呢?小編來盤一盤。
中國移動九天・工業大模型
近日,中國移動“九天”大模型是首個通過國家網信辦服務和算法雙備案和國內首批、央企唯一通過國標符合性測試的央企大模型,覆蓋語言、語音、視覺、結構化數據、多模態等全模態和十億級、百億級、千億級等多規格參數量,滿足全場景、泛終端需求。該模型入選“2024年度央企十大國之重器”。在能源、鋼鐵、通信等眾多領域的深厚積累,其“1+1+N”產品體系中的N個工業行業場景應用,能夠深入到各個行業的細分領域,為不同工業場景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滿足企業多樣化的需求。
中國聯通元景工業大模型
2024年,中國聯通發布元景大模型,構建了“1+1+M”大模型體系,在產數建設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為數字中國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中國聯通元景大模型底座則打造了選模型-改模型-用模型的工具鏈,提供了基于智能體的原生應用開發工具,實現低門檻應用開發。此外,中國聯通作為大型通信運營商,擁有豐富的網絡資源和數據優勢,能為元景工業大模型的訓練和應用提供海量的數據支持以及穩定、高速的網絡保障,有助于模型不斷優化和提升性能。
華為云盤古大模型
在2024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組織的可信AI工業大模型評估中,華為云盤古大模型順利完成評估并獲得卓越級(5級)評分,達到業界當前最高級別。目前,華為云盤古大模型全面覆蓋工業領域生產優化、分類識別、知識管理、生產管控、生產運營、節能環保等通用領域場景,并且覆蓋海量工業細分領域場景。此外,盤古大模型融入豐富的工業知識,如生產流程、設備管理、質量控制等,增強了工業系統的運行效率與準確性;創新性地引入邊用邊學等終身學習機制。
科大訊飛羚羊工業大模型
羚羊工業大模型以訊飛星火的通用能力為核心技術底座,結合工業場景實際需求打造而成,目前完成了2.0版本的重磅升級。特別是工業視覺大模型的能力實現躍升,通過多模態能力和上下文語義指令圖像理解,解決了小模型在標注數據少、定制成本高、泛化性弱等痛點,實現“零樣本分鐘級實現新場景建模與部署”。未來隨著訊飛星火的不斷升級,
卡奧斯COSMO-GPT工業大模型
卡奧斯COSMOPlat通過40年的海爾智能制造經驗積累,對工業生產中的各種流程、工藝、問題等有著深刻的理解,使得COSMO-GPT工業大模型能夠更好地貼合工業實際需求,提供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的解決方案。基于平臺匯聚的4700多個機理模型、200多個專家算法和110多個智能體開發工具等生態資源,打造出以工業知識引擎與智能體開發平臺為核心的工業生態,使其能夠實現“更懂工業、更多場景、更高效率”。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工業大模型在推動制造業智能化轉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2025年,工業大模型的應用場景將進一步擴展,涵蓋從生產優化、質量控制到供應鏈管理的各個環節。本文將探討今年值得期待的幾大工業大模型及其潛在應用。
DeepSeek Industrial AI
DeepSeek的突然崛起讓人眼前一亮。而其推出的DeepSeek Industrial AI更是一款專注于制造業的智能解決方案,其核心在于通過深度學習和大數據分析優化生產流程。該模型能夠實時監控生產線上的各個環節,預測設備故障,并提供維護建議,從而減少停機時間和維護成本。2025年,DeepSeek Industrial AI有望在更多制造企業中推廣,特別是在汽車和電子制造領域。
Siemens Industrial Copilot
西門子推出的 Industrial Copilot是一款基于生成式AI的工業助手,旨在幫助工程師和操作員更高效地完成復雜任務。該模型能夠生成代碼、設計圖紙,并提供實時操作建議,Industrial Copilot預計將在自動化工廠和智能建筑中得到廣泛應用。
以上內容只是小編的初步盤點,還望海涵。畢竟制造業大模型領域發展迅猛,新的成果與應用不斷涌現。在2025年這個制造業大模型爆發的關鍵節點,還有眾多潛力巨大的模型值得關注。今年,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相關產品將會融入到制造業中,繼續推動制造業的智能化轉型,大模型的應用場景將更加廣泛,為制造業帶來更多創新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