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聯網消息(IItime) 自2018年12月韓國啟動首個5G商用服務算起,全球5G商用已滿六年。5G網絡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基礎設施,已成為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競相布局的戰略高地,各國政府加快推進5G網絡建設與生態構建,力圖在5G乃至下一代移動通信網絡體系中掌握技術主導權和產業主動權。經過六年多的發展,全球5G網絡建設、產業能力、應用創新等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5G規模化發展仍面臨用戶增速放緩、終端迭代乏力、應用生態薄弱、行業融合深度不足等共性難題,應從政策引導、技術攻關、標準協同、應用牽引等方面發力,共同推動5G向縱深發展,以釋放更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炎夏初啟全球5G發展提速
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立足戰略重點與產業基礎,加速構建5G體系化發展格局,推動全球5G發展重點由初期的網絡建設向產業生態培育與應用價值實現轉變。
從網絡部署看,5G網絡投資建設持續推進
GSA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末,全球超過600家電信運營商參與了5G網絡部署和商用投資。其中,133個國家和地區的354家電信運營商推出了基于3GPP標準的商用5G網絡,73家電信運營商可提供5G獨立組網(SA)服務。從區域來看,全球各地區的5G網絡部署節奏存在顯著差異,美國、中國、韓國的5G滲透率均達到60%。
從用戶規模看,伴隨網絡覆蓋范圍的拓展,全球5G用戶快速增長
截至2025年5月末,全球5G連接數已超過23億。根據愛立信預測,2027年全球5G用戶數將超越4G用戶數,5G將成為全球主導的移動連接方式。預計到2030年,全球5G連接用戶數將達到63億,約占移動連接總數的67%,5G的社會普及率將進一步顯著提升。
從技術演進看,5G-A已成為5G向6G演進的關鍵路徑
在國際標準方面,3GPP Release18(R18)已于2024年底正式凍結,標志著5G-A標準體系基本完成。在網絡部署方面,根據GSA數據,全球已有至少15個國家的26家電信運營商啟動5GA投資,芬蘭、西班牙、中國等國家實現規模組網。
從應用生態看,5G正在向高價值、深融合的方向持續演進
在個人消費領域,沉浸式娛樂、AR導航、AI語音助手等新型交互體驗加速在部分國家和高端市場中落地。在行業應用領域,5G作為關鍵網絡基礎設施,已在智能制造、智慧港口、數字能源、遠程醫療等場景實現早期應用示范,尤其是在德國、韓國、中國等制造業基礎雄厚的國家,呈現出較強的垂直行業融合能力。
從產業競爭格局看,已從網絡建設競爭轉向生態構建能力競爭
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更加注重軟件定義、云網融合與邊緣智能,從而推動以Open RAN、AI原生網絡為核心的開放生態發展。中國則在5G網絡部署和產業融合上形成規模優勢,打造了較完整的設備、芯片、終端及應用鏈條,呈現出平臺驅動和場景牽引并重的發展模式。與此同時,全球5G產業競爭已從“單點突破”向“系統能力比拼”升級,生態構建能力將成為未來主導權爭奪的關鍵。
我國5G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
我國高度重視5G發展,始終堅持“適度超前,以建促用”的基本原則,扎實推進5G的“研、建、用”協同發展,形成5G發展的組合拳,跑出5G發展的“中國速度”。
覆蓋范圍更廣,加快從“廣布局”向“深覆蓋”拓展
截至2025年4月,我國已累計開通5G基站超過443.9萬個,占全球總量的60%以上。從重點場景看,5G網絡已全面覆蓋政務中心、文旅景區、交通干線等熱點場所,并不斷向農村偏遠地區拓展深化,超27萬個鄉鎮農村實現5G網絡覆蓋。從覆蓋范圍看,5G網絡實現“上珠峰、下礦山、入海島、進深山”,覆蓋基礎得以持續夯實,“全域優質”的目標逐步實現。
網絡能力更優,加速從“基礎版”向“增強版”演進
5G-A是拓展5G能力邊界、持續推動產業向6G演進的關鍵技術,已經成為5G“下半場”技術創新的主要發力點。當前我國在5G-A國際標準中牽頭項目數及標準提案數占比超過30%,超過300個城市實現5G-A商用,北京、上海等重點城市5G-A基站超過3萬個,支撐5G-A與人工智能、智能駕駛以及節能減排等領域的融合應用加速推進。
賦能作用更強,持續從“建得好”向“用得好”邁進
從個人應用看,視頻直播、新通話、AI助手等應用加快普及,5G手機實現多品牌、全價格段覆蓋。網絡、應用、終端協同發展,推動5G用戶規模穩步提升。截至2025年4月,我國5G用戶超10.8億戶,5G分流比達66.4%。從行業應用看,5G應用已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86個,案例總數超13.8萬個,5G-A已在城市建設、智能制造和低空經濟等領域相繼落地。
共建共享更深,從“共建共享”走向“共管共維”
截至2025年3月末,我國5G站址共享存量資源比例達95%,累計節省投資超3600億元,年減少碳排放1200萬噸,加速集約化綠色發展。網絡運維從分散式維護向集約式維護轉變,一體化共維機制加速完善,全國共有25個省(區、市)建成共建共享大數據平臺,強化存量站址資源、新建需求和統籌流程信息整合,共同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炎夏初啟全球5G發展面臨諸多問題挑戰
當前,全球5G發展仍面臨著一系列困難和挑戰,需要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化解瓶頸、障礙問題,進一步推動5G應用實現量的規模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
5G用戶規模增長持續放緩
隨著5G滲透率不斷提升,新增用戶規模逐步見頂,4G用戶向5G遷移的紅利逐漸耗盡,用戶增長動能明顯減弱。5G市場由增量擴張轉向存量競爭,電信運營商亟須從規模經營向價值經營轉型。從全球看,2024年全球5G用戶增速達到37.5%,較前三年(2021年178%、2022年79%、2023年59%)呈現明顯下滑態勢。從國內看,截至2025年4月,我國5G用戶總數已超過10.8億,年內新增0.7億戶,同比下降12.5%。
5G終端出貨動能減弱
受到產品迭代缺乏亮點、核心應用牽引力不足等因素制約,用戶換機意愿持續走低,5G終端增長動力明顯減弱。從全球看,Counterpoint指出,5G手機的增速已顯著放緩,2024年低端5G手機(100美元以下)成為銷售最亮點,而旗艦折疊屏等高端機型頹勢顯現。從國內看,2025年1-4月,國內5G手機出貨量8093.2萬部,同比增長5.6%,增速較去年同期下滑12.7個百分點;4月單月5G手機出貨量1988.9萬部,同比下降1.7%,為2023年以來首次負增長。
5G賦能潛力尚未充分釋放
當前個人消費端創新不足,消費端5G體驗仍依賴4G時代的主流應用,如高清視頻、直播等,未形成體驗“質變”,實時云游戲、全息通話等尚未實現規模落地,用戶對5G的差異化優勢感知仍然不足。行業標準體系差異大,實現互聯互通、協議轉換等較為復雜,5G跨行業融合亟須深化。調研顯示,采礦行業存在網絡、設備服務標準參差不齊等問題,難以保障企業用網安全。
5G-A商用仍面臨多重制約
從技術標準看,在工業控制等高價值場景中,5G-A芯片模組生態尚不成熟,難以滿足低時延、工業級可靠性需求。5GLAN、高精定位等能力尚未深入嵌入工控系統核心環節。從價格成本看,當前5G輕量化模組價格仍在200元左右,遠高于Cat.1模組,尚不具備大規模替代性。模組供應商支持終端類型較少,用戶選型空間有限,導致選購意愿不強。
應對挑戰的措施與建議
當前,全球5G應用發展正處于由技術驅動轉向價值牽引、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牽引的關鍵窗口期,需要持續加強政策引導。我國應堅持“研、建、用”統籌推進,鞏固現有發展成果,進一步推動5G應用實現量的規模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
持續在“研”上下功夫,把技術研究得更精
深化“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加強不同企業間交流合作,鼓勵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推動5G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多種技術融合,加快5G-A、5G輕量化等技術發展和產品研發。
持續在“建”上下功夫,把網絡建設得更廣
引導基礎電信企業有序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持續提升5G網絡覆蓋廣度和深度,推動5G網絡進一步向鄉鎮和農村地區延伸。持續增強5G-A網絡能力,推動5G網絡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持續在“用”上下功夫,把應用推廣得更好
支持開展“綻放杯”等產業活動,以打造5G應用“揚帆”和“5G+工業互聯網”升級版為抓手,推動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企業、制造企業等聯合打造示范標桿、解決方案和服務生態,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全方位全鏈條普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