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_欧美日韩福利视频_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_午夜小视频网站

首頁 >> 產業(yè) >> 產業(yè) >> 正文
2025上半年數據交易所產品上新爆發(fā),AI數據成增長引擎
  • 天翼智庫
  • 2025年9月16日 09:36

數據交易場所作為落實數據流通交易政策的重要平臺,推動其高質量發(fā)展、激活數據產品價值潛力尤為重要。本文收集分析國內主要數據交易場所截至2025年7月上架的52720個產品信息,從產品類型、交易情況角度,更新總結了我國數據交易場所的發(fā)展特征,為產品交易透明度及產品標準統(tǒng)一方面提供建議。

數據產品發(fā)展情況

1.產品供給擴容,標簽標準化待進

數據產品供給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標準化水平穩(wěn)步提升。截至2025年8月,40家數所上架52720個數據產品,較上期相比,數所數量增長1家,產品數量增長了35.4%;93%的產品標注了應用場景標簽,較上期上升7.6pp;7%的產品未標注產品服務形態(tài)標簽,較上期下降10.1pp。

圖片

圖片

圖1 產品標簽建設情況

產品標簽體系不斷豐富,標準化程度仍待提升。對比上期,場內給出的標簽詞由361種增至613種,例如生態(tài)環(huán)保場景在不同數所被劃分為“綠色低碳”、“水利”、“環(huán)保”等不同顆粒度及表訴;產品服務形態(tài)標簽由84種增至90種,應用數據、原始數據、數據產品等更多樣的產品被納入,分類更加精細化。

2.頭部場景聚集穩(wěn)定,多場景供給增強

Top5應用場景關聯產品的聚集特征顯著。財稅金融、營銷商貿、航運交通、智慧城市、教育科研為本期關聯產品最豐富的五大場景,其中財稅金融、智慧城市長期穩(wěn)居Top5行列;盡管教育科研占比低于10%,但能夠進入Top5,部分原因是新成立的江蘇省數交所上架的產品中,教育科研應用場景占比高達1/3,從而拉高了該場景的整體排名。

表1 Top5應用場景及占比近一年變化

圖片

注:表中場景歸納為電信研究院依照各數所平臺標簽定義進行合并,部分產品適用于多場景;表中↑箭頭表示適配該場景的產品占比相較上期觀測增多,↓箭頭表示適配該場景的產品占比相較上期觀測減少。

多場景適配產品供應規(guī)模增加,核心場景與平臺供給能力突出。當前已有安全管控、通訊服務等24個場景的適配產品數量達千級,而同期有18家數所上架產品破千,較上期上升63.6%;其中,航運交通、財稅金融應用場景的產品供應常居首位,智慧城市、營銷商貿等16個推薦應用場景的產品在超十家數所上架。

圖片

圖2 各類場景標簽對應產品數及關聯數所數

注:圖中場景歸納為電信研究院依照各數所平臺標簽定義進行合并;部分產品適用于多場景,圖中產品數加總大于實際上架數。

3.產品形態(tài)發(fā)生結構性變化,高值多元產品上升

數據接口(API)及數據集仍為占比最高的兩大類型產品,但占比下降。與2025年1月相比,API占比由43.6%下降至36.3%,數據集占比由19.0%降至15.8%。高附加值及多元化數據產品占比上升,比如,數據應用產品由14.4%上升至14.9%、數據報告類產品占比由3.7%提升至3.8%;其他類型產品(算力、AI模型、解決方案等)占比提升顯著,由20%上升至29.2%。

圖片

圖3 上架產品主要服務形態(tài)

注:產品類型分類,依據各平臺自有分類標簽進行統(tǒng)計后歸納;2.特定數據產品可能適用于多種服務方式,按形態(tài)分類的產品數量加總與上架產品總量不等。

4.場內產品交易持續(xù)增長,平臺交易的透明度仍有提升空間

交易平臺透明度與活躍度顯著分化。截至2025年8月,僅14家數所可查看具體產品交易情況,其中合肥數據要素流通平臺等5家數所上架產品交易量不足百筆;華東江蘇大數據交易中心與青島海洋數據交易平臺的每個上架產品均產生過交易,平均每個產品交易次數分別為230次和231次;其余8家數所上架產品不足10%有交易記錄。

圖片

圖4 交易產品數量及次數

注:圖中安徽指安徽省數據交易所,山西指山西數據交易中心

據國家數據局測算,2024年全國數據市場交易規(guī)模突破1600億元,同比增幅超30%,實現了顯著的突破性增長。從部分數據交易場所的表現來看:上海數據交易所2024 年交易額逾50億元,截至2025年5月底,其2025年上半年交易額已超30億元,同比增速超過50%;杭州“中國數谷”涵蓋的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與杭州數據交易所,截至2025年5月累計交易額超80億元。

展望及建議

1.提升產品交易透明度,優(yōu)化分級分類交易機制

在交易透明度方面,針對部分平臺產品信息不公開問題,需持續(xù)推動數所細化披露維度,公開數據來源、權屬、質量指標及使用范圍等;實時展示交易量、價格波動、參與方等動態(tài)數據。在分級分類方面,建議根據產品的數據性質及用途將數據產品進行劃分,并分類提供相應的交易機制。

2.推動產品標準統(tǒng)一,優(yōu)化供給結構

在標準完善方面,結合交易標簽體系不斷豐富但標準化仍待提升的現狀,加快制定覆蓋數據產品全生命周期的通用標準,統(tǒng)一接口、格式及質量評估維度,提升產品互認度。在結構優(yōu)化方面,聚焦高附加值及多元化產品占比上升的趨勢,引導數商加大對算力、AI 模型等新興產品的研發(fā)投入,同時強化場景化產品設計,推動供給與市場需求精準匹配。

編 輯:甄清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