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_欧美日韩福利视频_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_午夜小视频网站

首頁 >> 產業 >> 產業 >> 正文
行業新風向 | 王志勤詳解2024年ICT十大趨勢
  • 工聯網
  • 2023年12月29日 09:45

工聯網消息(IItime)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正式吹響新型工業化的“沖鋒號”。當前,新型工業化已經成為我國工業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選擇。

以數字技術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12月28日,由通信世界全媒體舉辦的2024 ICT趨勢年會在北京舉辦。會上,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圍繞新型工業化重點介紹了2024年ICT的十大趨勢。

王志勤表示,信息通信業(ICT)極具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貫穿在新型工業化各項任務中,能夠發揮創新引領、基礎支撐、轉型促進、生態賦能、安全保障等關鍵作用,助力解決新型工業化過程中的眾多難題。乘新型工業化東風,ICT也顯露出更多創新方向。

趨勢一:制造業數字化規模推進,技術融入帶動產業變革

“當前,數字化轉型步入規模推廣期,大企業智能工廠建設與中小企業數字化普及并行推進。”王志勤介紹,2025年全球數字化轉型投入預計2.9萬億美元,未來3年,全球和我國數字化轉型投入分別16%和18%,我國數字化轉型發展速度高于全球。就大企業來看,2025年中國智能工廠規模將超過1.4萬億元;民企500強90%開展數字化轉型;就小企業來看,2025年中小企業數字化投資將達到8千億元;增長達到12.68%高于大企業。

王志勤表示,新技術融入也將帶動技術產業體系創新變革,為工業互聯網發展注入新增長動力。具體體現在,工業裝備邁向具身智能和自主決策,工業5G從外圍疊加到原生集成,在平臺側和應用層的工業AI將從專用智能演進到通用智能。就數據來看,預計2024年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將超過1.5萬億元,并保持13%左右高增速增長,在2026年破2萬億元

趨勢二:ICT產業增長穩步復蘇,融合創新路徑加速演進

王志勤介紹,據信通院預測,2024—2025年ICT制造業將帶動產業逐步回暖。就2023年ICT發展來看,制造業特別是手機和PC業務下降,造成ICT整體低谷。展望2024年,半導體有望重回景氣周期,以手機和PC為代表的消費終端也將重回增長通道。

與此同時,ICT領域技術創新將沿著持續性創新、顛覆式創新、體系化融合創新三條路線演進。ICT創新體系將驅動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技術產業化的進程貫通統籌、高效運轉。“超融合技術將進入產業成熟期,Chiplet將成為延續摩爾定律的重要手段。”王志勤講道。

趨勢三:AI大模型能力持續躍升,全面構筑智能化新底座

王志勤表示,AI大模型的發展也是2023年很大的飛躍和牽引,從單模態感知到多模態認知,從開始對齊人類意圖到實現專家級的判斷,進而進入到能夠自主學習的新階段,可以看到通用智能的典型任務能力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的開發和生態環境也在逐漸成熟,大模型應用開發平臺能夠降低用戶開發門檻,提升落地流程自動化能力;大模型訓練開發平臺能夠提供標準化套件服務,保障開發訓練穩定性。

不僅如此,借助新的開發工具,大模型正在以愈發豐富的應用形態和更加易用的使用方式深入賦能生產生活,并正在塑造基于大模型的智慧底座新生態。包括Agent、API、插件等都在不斷豐富,基于“通用工具+行業軟件”,大模型的應用無論從消費側還是行業都在不斷豐富。

趨勢四:智能算力需求異軍突起,先進計算體系全面升級

“2023年智能算力異軍突起,全球算力需求結構發生革命性變化,智能計算已成為計算技術創新發展主線條。”王志勤講道。不僅如此,以大模型和大數據為代表的智能計算需求驅動計算芯片、互聯網絡和內存技術、開發框架和軟件棧加速突破創新。

就數據來看,2023年大模型時代全球智能算力占比達到60%,未來進入通用人工智能時代,全球智能算力占比將超過90%。王志勤提醒,新型高速互聯和無損網絡的標準也將是未來行業爭奪的焦點。在軟件方面,全場景支持和超大規模AI將引起了整個技術體系的升級。

趨勢五:算力設施多元異構泛在,算力互聯加速網絡創新

王志勤介紹,從算力設施的角度來看,整個算力設施已經呈現出多元、異構、泛在的趨勢。云邊端算力協同成為必然,智能傳感終端快速增長,推動了云邊端協同的算力應用模式發展。在當前的發展階段,業界也希望算力能夠向自來水一樣能夠即取即用、快速調動,因此行業內也涌現出大量的算力調度平臺和系統。

與此同時,算力互聯也在加速網絡創新。行業希望算力之間形成可查詢、可對話、可調動的互聯。具體來看,通過算力標識體系、算網云調度系統、兼容不同類型的高性能傳輸協議和計算框架等實現算力互聯,從而加速網絡創新。網間互聯也在推動網絡彈性按需擴展帶寬,演進。

趨勢六:5G增強技術迭代演進,行業應用場景持續豐富

王志勤總結,2023年5G逐漸邁入5G—A的發展階段,在原有5G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具體包括工業低時延控制/機器視覺實現萬家工廠應用落地,無源物聯精準定位進入百億無源物聯市場等。預計未來兩年里,5G—A作為承上啟下的階段將不斷提升能力,與相關業務和產業形態將進行融合拓展。

面向6G發展,2023年也引入了包括AI在內的眾多新技術。就實際應用來看,網絡層面引入更多的AI技術,大大加快了無線與核心網的智能化發展。

趨勢七:數字經濟步入穩定增長,數實全面融合走深向實

近年來,數字經濟加快邁向結構優化、動力變革的新階段,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預計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超60萬億元,2021—2025年,數字經濟年均復合增長將超過7%。

王志勤表示,在數字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過程中,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程度也持續提升。預計2025年,農業、工業、服務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達到12%、26%和50%。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作為數字經濟關鍵生產要素,賦能三次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作用進一步提升。

趨勢八:數據供給應用雙向發力,要素乘數效應加速發揮

2023年國家數據局成立,密集出臺的政策和積極活躍的市場探索正在牽引數據資源供給體系不斷完善、數據應用動能加速激活。

王志勤表示,從數據自身發展的三個環節來看,在數據供出側,管理意識推動數據質量基礎夯實,公共數據帶動數據資源供給活躍,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成為熱點。在數據流動側,多元產業主體為數據要素價值實現提供繁榮生態,隱私計算、區塊鏈、數據空間等融合應用,為高效泛在、安全可信、統一規范的數據流通提供基礎能力支撐。在數據應用側,數據應用脫虛向實趨勢明顯,大模型推動數據應用模式轉變。

趨勢九:數字治理更趨整體協同,全球治理格局深刻調整

王志勤介紹,從數字治理角度看,2023年全球治理形勢更加復雜。針對國內來看,更多地強調促發展,防風險,從過去的單點治理向更加系統化治理體系發展。不僅如此,平臺經濟治理也從專項整治走向常態化監管,人工智能立法從分散化走向體系化,數字化治理從分領域探索走向一體化布局推進。

就國際發展來看,全球化數字治理體系建設的需求更加迫切。多利益攸關方模式在議程設置、規則塑造方面的作用進一步增強;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與各自聯盟合作的態勢進一步增強;主要經濟體深化人工智能治理合作的意愿進一步增強。

趨勢十:提升韌性抵御極端攻擊,增強智能應對復雜威脅

聚焦安全領域,2023年全球發生了諸如ESXi勒索軟件攻擊等眾多事件,其中也包括很多對關鍵基礎設施的攻擊。由于很難對攻擊源以及攻擊方式進行裂變式識別和阻斷,無法絕對化規避網絡安全威脅,因此需要加強整個網絡安全的韌性能力,從多維度實現可防御性。

對此,王志勤表示,由于攻防趨勢是螺旋式上升的發展態勢,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非常重要的技術手段,以智能模型為基礎的安全防護將成為趨勢。在攻防的發展過程中,行業也將從過去的規則驅動安全和數據驅動安全,轉化成為智能驅動安全。

面向未來,王志勤希望ICT作為主要的支撐力量和最大的變量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同時促進數字經濟與數字中國的建設發展。

編 輯:劉艷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