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聯網消息(IItime) 電力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正面臨“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轉型要求。隨著工業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其在電力行業的融合應用已成為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力量。為進一步深化工業互聯網在電力行業的融合創新應用,推廣成熟經驗模式,工信部組織制定了《工業互聯網與電力行業融合應用參考指南(2024年)》。
工業互聯網通過全面連接人、機、物、系統等,構建起全新的制造和服務體系,為電力行業的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2023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達1.35萬億元,融入49個國民經濟大類,覆蓋全部工業大類,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340家,“5G+工業互聯網”項目數超過1.4萬個,帶動投資超1700億元。
工業互聯網與電力的深度融合,能夠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電力行業的全方位應用,實現電力系統的智能化升級,提高運行效率和可靠性,為“雙碳”目標提供支撐。
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已進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電力行業也在不斷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實踐。融合應用需求主要集中在提升電力裝備的全面感知協同能力、突破電力生產安全運行調控技術、優化電力企業治理效能、孵化跨領域融合的新業態新模式等方面。
為滿足這些需求,工業互聯網與電力融合的總體設計采取疊加集成的架構,重點構建高效協同、全面感知、數字賦能、安全保障、共享創新等關鍵能力。通過這一架構設計,實現電力行業全鏈條各環節的廣泛應用,推動電力行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及綠色化邁進。
已形成27類應用85項場景
工業互聯網賦能電力行業形成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綠色化生產、數字化管理、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網絡化協同及可視化管控等八大應用模式,覆蓋27類應用領域,初步形成85項具體場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向。
平臺化設計:通過數字化建模和快速迭代,提升電力裝備設計效率和質量。
智能化制造:利用物聯網、大數據、AI等技術,實現電力裝備制造的智能化,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綠色化生產:通過智能監控和優化調度,實現電力生產的節能減排。
數字化管理:通過集成化平臺和數據分析,提升電力企業的經營決策智能化水平。
網絡化協同:通過跨企業的網絡連接,實現電力行業資源的優化配置。
服務化延伸: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提供個性化的電力服務,提升用戶體驗。
網絡、標識、平臺等加速融合應用
網絡融合應用:工業互聯網網絡與電力融合應用主要體現在提升電力系統的通信能力和覆蓋范圍。通過5G、TSN等技術,實現電力系統各環節之間的信息高速互通,支持遠程設備操控、智能巡檢等業務場景。
標識融合應用: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為電力行業提供了全球唯一的標識符,實現設備、產品、數據等的精準定位和信息關聯。通過標識融合應用,電力企業能夠實現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供應鏈優化等。
平臺融合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中樞,整合電力行業數據資源,提供數據匯聚、建模分析、知識復用等服務。平臺融合應用推動了電力企業在生產管理、設備運維、客戶服務等方面的智能化升級。
數據融合應用:數據是新型生產要素,工業互聯網與電力融合應用通過數據融合,實現數據資源的充分流通和使用。數據融合應用推動了電力行業的預測性維護、優化調度、市場交易等。
安全融合應用: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與電力行業的融合,提升了電力系統的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安全融合應用包括本體安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多個方面,確保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
典型案例
國能大渡河大數據服務有限公司的云上水電示范工程:該項目通過工業互聯網技術,實現了水電數據的全面采集和監控,提升了水情預報精度和設備可用性,節約了大量成本。
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的變電智能運檢云平臺:該平臺利用5G、AI等技術,實現了變電站的全景數據感知和智能診斷,大幅提升了運維效率和供電質量。
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新能源云數智一體化應用研究:通過構建雙云融合架構,實現了新能源場站的數據采集和智能分析,提高了運維效率和發電效益。
中核武漢核電運行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工業集團級數字化轉型實踐:該項目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了核電生產數據的整合和分析,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和生產效率。
南方電網數字電網科技(廣東)有限公司的電力全鏈條數據整合整體解決方案:該方案通過構建全棧國產化的電力物聯操作系統,實現了電力設備的統一接入和管理,提升了電網的運維效率和安全性。
總而言之,工業互聯網與電力的融合應用正成為推動電力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通過構建網絡、標識、平臺、數據、安全等方面的融合應用,電力行業正朝著更高效、更智能、更綠色的方向發展。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深入,未來將有更多的創新應用出現,為電力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