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聯網消息(IItime) 5月22日,2025工業互聯網大會開幕式在蘇州舉行。本次大會以“數智創新深化賦能 高質量推進新型工業化”為主題,大會匯聚各級主管部門領導、行業權威專家、領軍企業和投資機構代表,共探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新模式,共創工業互聯網賦能千行百業新路徑。
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先生發表致辭指出,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融合的產物,是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大歷史進程融合的現實途徑,通過人機物的全面連接構建起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網絡的連接的新型生產制造服務體系,成為支撐新型工業化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
近年來,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我國累計建設5G基站超過439萬個,標識注冊量突破6700億,具備一定影響力的平臺超過240家,連接工業設備超過1億臺套,安全技術監測服務體系日益完善。
二是轉型升級作用不斷顯現。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個性化定制、平臺化設計、智能化生產等新模式廣泛普及,有力促進企業的提質降本增效和創新,全國700家5G標桿工廠產能平均提升近20%,運營成本下降近15%,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與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涌現出智能分解、智能合約等典型應用場景,賦能賦質賦智產業轉型的作用日益凸顯。
三是產業發展規模持續壯大。數據統計,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超過了1.5萬億元,帶動經濟增長近3.5萬億元,工業互聯網已拓展至49個國民經濟大類,實現了41個工業大類的全覆蓋,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的產業體系提供了重要支撐。
謝少鋒指出,今年是工業互聯網發展又一個嶄新的十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在工業互聯的基礎上實現更高維度、更深層次、更大范圍的跨越,成為未來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命題。當前以大模型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正在重塑經濟社會的運營體系,重構生產制造的全流程。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用好人工智能這個關鍵變量,推動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的賦能融合發展。
一是要夯實工業連接的基礎,推進工業互聯網的網絡、標識、平臺、數據、安全等功能的升級,高標準實施工業互聯網、“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的升級版,標識貫通行動和工業互聯網平臺高質量發展行動,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上連接更多的工業要素資源,加速萬物互聯的進程。
二是要建設高質量的工業數據集,發揮好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的數據集聚作用,在重點行業領域打造一批高價值、高純度、高可用性的工業語料庫和多模態的數據級。發展數據標注產業,支持建設集數據、模型、工具、場景為一體的數據標注平臺。
三是要打造工業領域的專業大模型,構建基礎模型結合領域訓練、場景適配的大模型落地實施路徑。鼓勵基礎大模型向工業領域開源共享,引導企業進入工業互聯網,加速工業技術經驗的沉淀,對基礎大模型進行定制化訓練,形成一批工業領域的專用垂直大模型,加速在工業互聯網平臺中部署和應用。
四是要加快智能計算的建設布局,統籌規劃建設一批高性能的數據中心,邊緣計算節點,構建云邊端協同的智能算力網絡,加強電力、算力、智力的協同規劃,推動算力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支持建立工業、智能算力共享平臺,實現算力資源的靈活調度,按需分配。
五是要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推動工業數據、模型、知識、算法在工業互聯網平臺上加速集聚,為大模型訓練提供豐富的語料,為人工智能應用提供廣闊的場景,一體化推進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外,在“2025工業互聯網大會”期間,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副所長湯立波接受采訪時指出,隨著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工業網絡體系正在加速升級變革。新型工業網絡體系架構向著技術體系更開放、設備設施更先進、產業生態更自主方向發展。
具體而言,它的新體現在三大層面:一是具有新的五大能力特征,包括“泛在互聯、確定承載、控網算融合、開放智能、安全可控”;二是形成控網算一體化協同的開放智能新架構,將新型工控分層管控模式,工業有線/工業無線等創新網聯技術,端邊云三級的工業算力都有機融合到新型工業網絡體系架構中;三是打造開放自主的新生態,運營商、通信設備商、互聯網企業等大量新勢力不斷加入,產業創新更活躍,也為形成開放自主的新技術體系和產業生態創造條件。
針對工信部印發的《打造“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升級版實施方案》,湯立波指出,《實施方案》準確把握“5G+工業互聯網”在新型工業化全局中的定位和作用,以推動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和規模化應用為主線,以加速信息技術(IT)、通信技術(CT)、運營技術(OT)、數據技術(DT)融合為牽引,以打造5G為代表的新型工業網絡體系為重點,系統部署了18項重點任務,明確了具體升級目標,很多亮點值得關注。
他舉例稱,例如,《實施方案》進一步強化5G-A、AI等技術與工業融合創新,提出推動內嵌5G芯片模組的智能設備發展,加強工業5G終端設備的供給數量和質量;提出建設工業5G獨立專網試點,加快工業5G獨立專網在設施建設、應用創新、商業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和實踐;提出深化開展國際層面技術交流、合作和互認,加速“5G+工業互聯網”技術、產品等揚帆出海等。
三大舉措破局產業供給與成本等問題
當前,“5G+工業互聯網”已邁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但仍存在產業供給不夠、綜合應用成本較高等問題。同時,5G-A技術加快落地、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賦能新型工業化、工業5G獨立專網探索更加活躍,為“5G+工業互聯網”發展帶來新機遇,“5G+工業互聯網”發展還有大量工作需要持續推進探索。
湯立波表示,《實施方案》的出臺,通過三大舉措進行破局。一是進一步鞏固“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前期成效。二是瞄準解決當前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注重提升產業供給能力,鼓勵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降低綜合應用成本,加速“5G+工業互聯網”普及。三是推動規模化發展,推動“5G+工業互聯網”在礦業、制造業、港口等重點行業的廣泛應用,加快規模化發展和生態構建。
瞄準產業發展真難題和新需求
談及下一步5G+工業互聯網在賦能產業數字化轉型方面還將有哪些重要工作時,湯立波坦言,下一步,中國信通院將發揮高端智庫和產業平臺作用,瞄準產業發展真難題和新需求,開展以下重點工作:
一是強化技術創新。深入開展無源物聯、通感一體等5G-A相關技術研究和試驗驗證,積極推進人工智能與工業領域融合創新。依托“5G+工業互聯網”鑄鏈計劃,推動一體化5G專網設備供給部署,加速推進工業5G融合設備研發應用。
二是推進應用創新。積極推進5G-A、AI與工業領域融合應用創新,加快推進高水平5G工廠建設,有序開展5G工廠評測認證,打造一批五星5G工廠。著力推動工業5G獨立專網模式探索和試點工作,推動“5G+工業互聯網”發展模式創新和應用場景革新再上一個臺階。
三是加快生態建設。依托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通過建設聯合實驗室、測試床,編制聯盟標準和技術報告等方式,匯聚產業各方形成合力。建設“5G+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依托項目庫和供需對接模塊服務產業發展。依托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和歐洲5G-ACIA等組織開展國際合作,推動我國“5G+工業互聯網”場景、標準走出去,促進國際合作和互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