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_欧美日韩福利视频_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_午夜小视频网站

首頁 >> 平臺 >> 平臺 >> 正文
盤點2023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平臺數量不斷擴大,進入規模應用新階段
  • 工聯網
  • 2023年12月28日 15:44

工聯網消息(IItime) 2023年是《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收官之年,是工業互聯網產業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已全面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工業互聯網國家級標準陸續出臺,平臺建設如火如荼,“雙跨”平臺進一步“擴軍”,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累計注冊量突破4000億個,5G +工業互聯網應用走深向實,持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新型工業化發展注入新活力。

當前我國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的多層次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基本形成。工業互聯網平臺由概念普及走向實踐深耕,進入規模化應用推廣關鍵階段。隨著平臺技術不斷創新、標準引領持續強化、應用場景快速拓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應用潛力將得到充分釋放。

標準不斷出臺,持續推動標準體系建設

為全面落實《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等政策規劃,近年來,我國政府持續推進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標準體系建設,以標準化加速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規模化普及。

今年五月,《工業互聯網平臺選型要求》、《工業互聯網平臺 微服務參考框架》和《工業互聯網平臺 開放應用編程接口功能要求》3項工業互聯網平臺領域國家標準正式發布,這對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標準體系,提升多樣化工業互聯網平臺供給能力,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發布的3項國家標準中,《工業互聯網平臺選型要求》國家標準為平臺需求方“選平臺”提供了參考依據,幫助企業評價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水平,選擇適宜自身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互聯網平臺 微服務參考框架》《工業互聯網平臺 開放應用編程接口功能要求》2項國家標準為平臺供給方“建平臺”提供了指引,指導企業開發工業微服務和應用接口,加速工業知識的模型化沉淀和平臺的互聯互通,為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奠定基礎。

據悉,下一步相關部門將繼續做好工業互聯網平臺領域重點標準研制和落地推廣工作,持續推動標準體系建設。

地方政府立足區域內產業,大力促進平臺建設

從地方來看,各級政府立足當地產業及行業現狀,因地制宜的制定對應發展規劃,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以上海為例,當地加快推進數字化公共供給體系建設,不斷加大政策支持。未來,上海明確將提升數字經濟競爭力,聚焦打造20個工業互聯網標桿平臺、200家智能工廠;提升數據要素賦能力,打造行業數據樞紐,開拓產業新模式;提升數字基建支撐力,持續深化數字城市基礎底座建設,優化數字新供給。

安徽省發布了《安徽省工業互聯網發展研究報告(2023)》,全省累計重點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156個,為該省企業賦“智”加“數”開辟新賽道。目前,安徽省已初步構建起行業平臺縱向連接、區域平臺橫向覆蓋、專業平臺重點突破的平臺賦能體系。

浙江印發了《高水平建設“互聯網+”科創高地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建成國家級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2個以上,圍繞浙江數字化改革、工業數字化轉型等領域展開重點研究。

山東則緊抓山東半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建設機遇,深入開展“工賦山東”專項行動,大力實施工業互聯網平臺培優工程,進一步健全“省級平臺-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平臺-國家級‘雙跨’平臺”梯次培優體系,加速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在工業場景賦能應用,更好支撐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助力打造新型工業化的山東樣板。

一系列文件的發布,為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和創新提供了堅實的政策支撐和豐富的應用場景

“雙跨平臺再添新軍,覆蓋領域不斷擴大

近年來,我國加快構建“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其中,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以下簡稱“雙跨平臺”)的引領作用持續增強。

今年八月,“雙跨平臺”再次迎來擴容。工信部公示2023年雙跨平臺清單,新增包括中國聯通格物Unilink工業互聯網平臺、金蝶星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火石工業互聯網平臺、中國移動OnePower工業互聯網平臺、CHIM工業互聯網平臺、海行云HiG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天翼云工業互聯網平臺等23個“雙跨平臺”總數已達50家。

據專家介紹,從成長路徑看,“雙跨平臺”分為3種類型:一是傳統制造企業,立足行業知識沉淀和工業基因,深耕制造業工業場景的平臺,占比62%;二是源于信息和通信設備制造企業,立足信息技術優勢和互聯網基因,為制造業工業場景提供云化軟件集成服務,占比22%;三是源于軟件企業,兼顧軟硬件研發,為制造業工業場景提供信息和通信設備生產運維服務,雖然占比僅為16%,但具備技術研發和用戶規模優勢。

當前,我國“雙跨平臺”發展規模呈現健康有序、高質量的增長態勢,平臺平均連接工業設備超218萬臺,平均承載工業機理模型超2.45萬個,覆蓋九大領域。目前,“雙跨平臺”承載工業APP數量已超過43萬個。全國已有30多個省份圍繞建平臺和用平臺部署重點任務,已基本形成部省聯動、梯次發展、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并取得了積極成效。從區域分布看,發展漸趨均衡,已經覆蓋全國16個省份,兼顧東中西部地區。

未來,“雙跨平臺”將驅動發展內力強勁,著力鍛長補短、固強補弱,進一步加強核心能力建設,帶動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應用水平不斷提升,進入規模應用新階段

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建設,不僅在數量、規模上進一步攀升,在平臺應用水平上,也不斷提高。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由概念普及走向實踐深耕,已進入規模化應用推廣關鍵階段。

全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率由2021年的17.5%提升至2022年的22.2%,隨著平臺技術不斷創新、標準引領持續強化、應用場景快速拓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應用潛力將得到充分釋放。

從地域上看,東部經濟大省呈現“優”“穩”態勢,京津冀、長三角和川渝等城市群成為周邊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高地,三大城市群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協同發展。

此外,工業企業上云率顯著提升,2021年至2022年,全國企業工業設備上云率同比增長2.2個百分點,達到17.7%,企業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高效開展設備數據實時采集、運行智能操控以及成效精準分析。同時,石化、紡織、電力、電子等重點行業業務云化各具特色。

全產業鏈深度覆蓋之路任重而道遠

當前,工業互聯網平臺處于大舉推廣覆蓋的階段,雖然覆蓋的行業、企業在數量和規模上不斷擴大,但仍存在企業接入意愿弱、接入成本高、數據標準不統一、平臺盈利難等問題。

為了加快平臺的建設與發展,領頭企業的引領至關重要。但我國工業企業的利潤率低,企業面臨資金壓力較大,無論是大型企業投入資源進行平臺研發與運營,還是中小企業接入使用平臺,都需要付出較高的成本。

除了資金壓力,數據標準不統一和企業定制化需求高等問題也增加了企業接入平臺的難度。這不僅增加了平臺的運營成本,還可能影響到平臺的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

為了實現未來平臺的深度覆蓋和可持續發展,國家政策與資金的大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全行業的參與者也需要共同努力,通過聯合研發、聯合運營多方參與的方式,發揮規模優勢,切實降低企業成本。

編 輯:劉艷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