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聯網消息(IItime) 在我們頭頂的低空領域,正孕育著一片廣闊的經濟藍海——低空經濟。
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主要依托低空空域,以無人機、eVTOL和直升機等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它具有產業鏈條長、應用場景復雜、使用主體多元、涉及部門和領域多等特點。
近年來,低空經濟的發展可謂是“動力十足”。政策的大力支持是其重要驅動力之一。自2021年2月“低空經濟”概念首次被寫入國家規劃以來,各地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政策,為低空經濟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2024年,已有27個省(市、自治區)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低空經濟,足見其受重視程度。
需求的增長也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在出行方面,它不僅能緩解交通壓力,為一些特殊城市提供新的出行方式,還能為消費者帶來新奇的出行體驗。
想象一下,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或許可以乘坐著eVTOL,快速地穿梭于城市之間,享受高效便捷的出行。在作業方面,低空飛行器在工業巡檢、測繪地理、物流運輸等場景中能夠大顯身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在安全方面,無人機可以替代人工完成危險的工作,減少人員傷亡,為我們的生活保駕護航。
資本的青睞也使得低空經濟領域投融資活躍。無人機和eVTOL成為主要投資賽道,無人機單筆項目的“吸金”能力不斷增強,而eVTOL領域的投資也在逐漸升溫,早期項目備受關注。
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遠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達到5059.5億元,同比增長33.8%。預計到2026年,有望突破萬億元大關。
2021-2026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和增速(數據來源:賽迪顧問)
在低空經濟的細分產品中,無人機和eVTOL是核心。民用無人機已成為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的主力機型,2023年產業規模達到1174.3億元,同比增長32%。而eVTOL行業受政策驅動及頭部公司適航取證進程提速的影響,將迎來商業化爆發周期,預計2026年規模將增至95.0億元。
低空經濟的產業鏈以飛行器制造為核心,同時離不開基礎設施及保障服務的保駕護航。上游包括基礎設施及保障服務,如低空網絡設施、地面保障服務、低空配套物理設施等。中游為低空飛行器制造,涵蓋基礎材料及元器件、核心零部件、關鍵系統、整機研發制造等環節。下游則是運營應用,包括載物場景和載人場景,涉及低空文旅、低空運輸、應急救援等眾多領域。
在重點細分賽道方面,eVTOL具有諸多優勢,被視為未來UAM市場的主流方案。它能夠垂直起降,對傳統機場的依賴較小,同時還具有飛行安全性高、運行可靠性強、綠色環保性好、運營經濟性優、智能自主性強、體驗舒適性佳等特點。eVTOL的機型豐富,矢量推進型性能較好,包括傾轉旋翼、復合型、多旋翼等技術路線。目前,許多企業已進入eVTOL受理取證階段,行業有望迎來商業化運營的元年。
無人機分為軍用、消費級和工業級三類,工業無人機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軍用無人機主要用于軍事領域,具有性能強、靈活性高、隱蔽性強等特性。消費級無人機則主要滿足個人消費者的航拍和娛樂需求。工業級無人機應用場景廣泛,包括巡檢、農林植保等領域。
工業無人機
中國直升機市場也在穩步增長,民用直升機在緊急救援、交通監管、城市旅游等場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國際巨頭占據了我國民用直升機大部分市場份額。
為了評估各城市低空經濟的發展水平,構建了由發展環境、資金投入、創新能力、基礎支撐和發展成效五大維度組成的綜合指數評價體系。北京以總指數91.26位居全國榜首,深圳、上海、廣州和南京緊隨其后。北京在資金投入、創新能力和發展成效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深圳則在基礎支撐方面表現出色。
2024年中國城市低空經濟發展成效指數TOP20(數據來源:iFinD)
未來,低空經濟將加速向網絡化、智能化、規模化、集聚化方向發展。關鍵技術將不斷迭代創新,核心零部件加速國產替代,應用場景將從載物向載人拓展,產業將形成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西三角等集聚區。
隱藏在天際的萬億藍海機遇已經開啟,低空經濟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