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_欧美日韩福利视频_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_午夜小视频网站

首頁 >> >> 技術 >> 正文
我國主導的第二項預測性維護國際標準成功立項 推動人工智能算法進入量化評估時代
  • 工聯網
  • 2024年8月1日 08:20

工聯網消息(IItime) 6月14日,經國際電工委員會工業過程測量、控制和自動化技術委員會企業控制系統集成分委會(IEC/SC65E)投票,我國自主提出的《工業自動化設備和系統的預測性維護 第2部分:算法測評方法》國際標準提案以100%的贊成率成功立項,標準編號為IEC63270-2,由WG12預測性維護標準工作組負責制定,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以下簡稱“儀綜所”)王凱高工擔任標準項目負責人。

一、填補空白,預測性維護國際標準體系愈加完善

IEC/SC65E/WG12預測性維護工作組是設備智能運維領域國際標準化的主陣地,該工作組由儀綜所標準化室主任王成城博士擔任召集人,目前已牽頭制定的國際標準IEC 63270-1《Predictive maintenance of industrial autom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 – Part1: General requirements》(工業自動化設備和系統的預測性維護 第1部分:通用要求)已進入FDIS(Final Draft International Standard,最終國際標準草案)階段,該標準規范了預測性維護的工作流程、系統架構和功能要求,統一了預測性維護技術語境,但由于缺乏測評機制,企業無法判斷預測性維護算法的可信性,導致該技術長期難以真正落地應用。本次立項的國際標準是預測性維護領域的第二項國際標準,也是該技術領域國際標準化的重要里程碑。該標準提案由我國提出,芬蘭、德國、意大利、韓國等國家均派遣專家參與,標準將圍繞算法準確性建立可量化評估的測評體系,是預測性維護技術應用實施的重要支撐。

二、自主制定,在預測性維護領域積極貢獻中國智慧和方案

預測性維護的實施效果難以準確衡量,是當前限制其應用的最大瓶頸,究其原因在于預測性維護算法的性能難以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為破解預測性維護技術發展困局,在我國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支持下,儀綜所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等共計70余家單位的110余位專家組成標準起草工作組,突破了算法測評體系空白、泛化性評測指標及數據庫缺失等瓶頸問題,通過全國工業過程測量控制和自動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24,對口IEC/TC65)制定并發布了GB/T 43555-2023《智能服務 預測性維護 算法測評方法》國家標準,并同步向IEC/SC65E提交了國際標準立項申請。該國際標準的成功立項對于將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成果推向國際,為國際標準化工作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具有重要意義。

三、構建體系,加速人工智能應用的可量化評估探索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預測性維護是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制造領域中的最典型應用之一,算法測評是推進人工智能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應用的重要探索。為推進測評應用,儀綜所建立了工業智能與預測性維護算法測評實驗室,形成了黑盒和白盒測試的不同測試模式,開發了狀態監測、故障診斷、壽命預測等算法的測評工具,開展第三方測試服務。本次立項的國際標準,填補了預測性維護算法性能指標和測評技術方面的空白,是可信人工智能標準化領域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對于提升我國在預測性維護領域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為我國人工智能技術與制造業融合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撐。

下一步,儀綜所將以國際標準為牽引,充分發揮國際標準引領作用,積極推動預測性維護算法測評結果的國際互認,加快推動建立該領域的國際互認機制,助力預測性維護企業的國內國際市場開拓,促進預測性維護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編 輯:程琳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