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福建省柘榮縣素有“中國刀剪之鄉”的美譽,當地匠人以生鐵加鋼刃鍛打刀剪,獨創水磨、淬火、下鋼三道核心工藝,淬煉出的剪刀刃口鋒利、經久耐用。如今,柘榮刀剪已形成25個品種上百種規格的產品矩陣,年產刀剪超3億把。面對全球制造業智能化轉型浪潮,福建移動與柘榮刀剪企業深度合作,以5G、AI、大數據為核心技術,打造刀剪行業5G數字化車間,通過“端—管—云—用”一體化架構,實現生產要素全鏈路數字化。
傳統剪刀加工中,手工工序占比超50%,勞動強度大,工序質量高度依賴工人技能經驗,且存在安全風險。福建移動為柘榮縣金劍剪具有限公司定制數字化技術改造方案,在工廠搭建5G專網,實時采集數控研磨機等設備的狀態、參數與產能數據,依托數據綜合管理平臺配置監控模型,達成數據全流程管理,實現車間數字可視化與主動預測性維護。同時,啟用數字電火花機、自動焊接機等設備推進自動化加工,降低人工誤差與勞動強度,讓安全風險歸零。
在柘榮正榮五金公司,一條鑄造刀柄的全自動生產流水線正在熱火朝天地工作——軸臂可以獨立運動精確控制物體的6軸機器人、自動調節淋砂量和模式的淋砂機、內部設有加熱器和控制系統的脫蠟釜、自動注蠟機、自動制膏機正在制作蠟膏,此外還有機器人自動制殼流水線、配備PLC可編程控制器的電爐等設備,都在自動化生產。這些數字化生產設備通過廠區的5G網絡實現對剪刀生產全流程的全面連接。
值得一提的是,柘榮刀剪制造技藝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核心工藝長期依賴匠人口傳心授。未來,借助數字化技術,匠人的精湛技藝將被轉化為可存儲、可分析的數據資產,年輕匠人可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在虛擬環境中反復模擬練習傳統工藝,縮短學習周期。數據視窗駕駛艙記錄的工藝參數也為工藝改進提供科學依據,讓古老的非遺技藝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從鐵砧上的鏗鏘回響到云端的數據流轉,5G不再是冰冷的代碼,而是讓非遺技藝“活”起來、讓老字號“潮”起來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