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隨著數字經濟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如何助力數字經濟提質增效成為業界共同探討的熱點話題。近日,在2023 ICT行業趨勢年會上,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呂廷杰講道,投入與回報不匹配成為當前運營商遇到的最大問題,2023年運營商需特別關注在新技術創新過程中如何實現商業模式創新。
“數字經濟有兩個最重要的著力點,分別是工具智能化和數據要素化。”呂廷杰介紹道,當前“物”連接與算力連接等迅速發展,工具產品呈現智能化趨勢。與此同時,在萬物數字化、數據化的基礎上,數據中的價值有待挖掘,數據之間的互聯互通還有待實現。面對數據和數據要素還是兩個概念的現狀,實現數據要素化還需要挖掘數據內、數據之間和數據背后的復雜關系,以及其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呂廷杰表示,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網絡本身也在發生著變化。歸納起來,一是網絡從萬物互聯走向萬物智聯;二是從無處不在的網絡到無處不在的計算,各種本地計算、邊緣計算等帶來了巨大的算力支撐連接需求;三是在區塊鏈、web3.0賦能帶動下,互聯網可能從傳遞信息的網絡走向傳遞價值的網絡,因此如何圍繞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商業盈利模式成為2023年行業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
“web3.0發展最重要的即通過區塊鏈賦能,讓所有虛擬化、數字化的內容類東西成為有價值的東西,不同于現在你免費傳給我、我免費傳給你。”呂廷杰這樣說。他認為web3.0發展也將為運營商帶來極度利好的產業轉型機會,如何讓傳遞內容的網絡服務變得更有價值,繼而通過價值來實現利益分成,甚至達成金融合作值得深思。
不僅如此,web3.0帶來的巨大變化也會影響運營商經營模式的變化。呂廷杰認為,2023年運營商應該發揮更多精力針對未來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打造全新的商業模式。
談及當前運營商發力的元宇宙方向,尤其是產業元宇宙領域,呂廷杰表示,其在發展過程中仍需在盈利模式的打造和商業模式的塑造上多下功夫,而且根據工業文明的發展規律,運營商在產業元宇宙投入精力的同時,也應對文創類的數字經濟賦能給予更大關注。
最后,呂廷杰建議,運營商在建設投入中應依據社會需求,同時制定優化舉措、避免過度重復建設;彼此合理競爭,并且建立針對性監管架構;通過創新商業模式,去應對未來的進一步投資,不僅要做大產業還要做強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