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一掃標識碼,消費者能看到每袋食鹽從制作到生產銷售的“旅程”,實現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鏈條追溯;戴上AR眼鏡,車間里工作人員就能按照數字工單快速檢測車輛細節情況,提高效率和準確率……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2018年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北京)在北京市順義區上線,2022年“星火·鏈網”超級節點(北京)落戶北京。記者從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獲悉,截至2024年12月底,北京市擁有二級節點23個,累計標識注冊量149億個,累計標識解析量232億次,接入企業數量85246 家。目前已實現標識解析體系在航空航天、汽車、醫療器械、食品等多個行業應用和規模化發展。
防偽溯源 消費品“旅程”全記錄
食用鹽包裝上看似普通的標識碼,卻能記錄著這袋鹽的“前半生”。消費者、企業和監管部門通過掃描包裝袋上的標識碼,就能一覽食鹽的詳細信息。
全國食鹽電子防偽追溯服務平臺是在工信部指導下,由中國鹽業協會建設并運維的對全國食鹽的生產、批發進行電子防偽追溯的應用服務平臺。平臺利用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把食鹽追溯二維碼應用在食鹽的生產、批發物流配送、使用以及政府監管的全過程。
采集、生產、流通……食用鹽的每一個步驟都能被詳細記錄下來,不光消費者吃上了“放心鹽”,生產企業、經營企業也能具有食鹽追溯、召回與應急處理等各項功能,防止假冒偽劣食鹽流入市場。同時,通過標識解析體系,平臺還能實現跨部門、跨企業和跨平臺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為國家食鹽儲備和應急管理、統計分析、信用體系建設提供數據支持。
小到食鹽,大到家具,標識解析技術已經運用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多個領域。國家消費品行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是首個依托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技術的消費品行業公共服務平臺。
記者獲悉,目前中心培育了200多個產品和解決方案以及120多家技術服務商,沉淀了500多個數字化模型,服務工業企業超過8000多家,其中中小企業占比超過90%,匯聚了300多家供應商,開展培訓實訓超過10000人次。服務領域已經覆蓋食鹽、食糖、白酒、肉制品、家具、植物油、箱包、包裝等行業,以及適老家居產品、輕工智能制造、輕工碳中和碳達峰、數字化人才、知識產權等重點領域,形成了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公共服務生態體系。
打通上下游 推動行業智能化管理
“以前檢測需要對著工單來,現在工作人員戴上AR眼鏡,掃碼就能獲取電子工單!方便多了!”中郵普泰汽車銷售公司的工作人員說道。
當標識解析技術撞上AR技術,會出現怎樣的火花?
中郵普泰汽車4S門店里,工作人員檢測時戴上眼鏡,只需掃下標識二維碼,就能輕松獲取檢測流程,并且按照眼鏡提示的步驟完成檢測任務。不僅讓工作人員有效避開漏檢,還能將檢測過程全部留存記錄。
以前汽車廠商將車輛運輸到4S門店進行交接,工作人員需要拿著紙質工單對車輛的外觀、車漆以及內飾等細節進行仔細檢查,并用手機拍照留存。“這樣不光效率不高,還非常容易出錯。”工作人員介紹,通過標識技術和AR技術的結合,不光檢測,汽車的保養、維修等全過程都會被記錄,并且消費者識別后就能第一時間獲取車輛保修等全過程。
檢測、維修保養等全部過程通過AR眼鏡的攝像頭全程錄像,進行賦碼留存并與車輛綁定,當出現問題或糾紛時,可快速定位查看檢測視頻,幫助減少或避免權責糾紛的問題。
標識解析技術不光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也推動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邁上新臺階。依托參與建設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亞華物聯推出物聯網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為燃氣行業的物聯網終端提供統一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服務,實現燃企數據要素的統一、集中、規范管理,確保不同來源、不同格式的數據能夠無縫對接和共享。
燃氣表的每個元器件都有自己專屬的“身份證”,通過對每個元器件的記錄,標識解析技術能拉通上游產能數據,對表廠內部生產能力進行實時、精準、全面的監測與分析,實現高效且適應性強的柔性供應鏈管理。
燃氣表的落戶安裝到售后運維一整個流程信息通過標識解析技術被記錄,通過與工業互聯網標識結合,將原有的燃氣表集成安全芯片通過工業互聯網標識與每個燃氣表的身份進行綁定。依托可信解析平臺、標識管理服務,數據可與政府監管機構安全共享,為行業部門提供可信服務,保證數據的真實、有效、權威。方便日常的監管監控。依托標識解析體系,實現終端與多行業信息共享,提升效率。
標識解析規模化 2026年應用拓展至60個行業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是工業互聯網的重要組成和“神經系統”,對暢通產業鏈供應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可靠水平具有重要賦能作用。主要包括標識編碼和解析系統兩大部分。
標識編碼相當于“身份證”或者“門牌號”,為工業互聯網上的每一個零部件,每一個數字算法、關鍵數據等賦予全球唯一的編碼。解析系統依據標識編碼對網絡地址和相關聯的信息進行查詢和統一解析,從而實現精準定位,為跨系統、跨企業、跨地域的供應鏈全流程管理、追蹤溯源、網絡精準協同等應用提供基礎支撐。
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深入發展,企業對于標識應用的需求日益迫切,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由“建設”轉向“應用”速度加快,2024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門聯合發布了《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貫通”行動計劃(2024—2026年)》。
《行動計劃》是第一份針對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出臺的政策文件,第一份工業互聯網規模發展新階段專項行動,也是第一份多部門聯合推動工業互聯網落地應用的政策。《行動計劃》從關鍵指標、重點領域、基礎支撐、產業生態四個方面提出了到2026年的發展量化指標,加快推動標識解析規模化發展。
關鍵指標方面,服務企業突破50萬家,應用拓展至60個行業,累計注冊量突破6000億個,日均解析量達3億次以上。重點領域方面,在生產制造、消費品工業、綠色低碳、安全生產等領域初步實現規模應用。基礎支撐方面,二級節點覆蓋行業、地市范圍持續拓展,對工業經濟運行監測、安全生產賦能作用日益顯現。產業生態方面,標識解析關鍵技術、軟硬件產品實現突破,標準體系不斷完善,產業供給能力不斷增強。
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5+2”國家頂級節點已全面建成,累計上線二級節點達381個,接入的企業節點超過50萬家。國家頂級節點(北京)上線二級節點129個,累計標識注冊量超2337億個,累計標識解析量超2738億次,輻射北部9省,成為北方地區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主要抓手和重要匯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