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3月5日,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新動能積厚成勢、傳統動能煥新升級。擴大5G規模化應用,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優化全國算力資源布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政府工作報告》連續8年對工業互聯網做出部署。工業互聯網作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路徑,已全面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在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中發揮著關鍵支撐作用。值此“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國正加速推進“打造自主可控的標識解析體系”目標。作為工業互聯網運行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通過賦予機器、產品、零部件唯一數字身份,構建起支撐產業鏈協同的數據流通樞紐,通過賦能產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小企業降本增效、推動綠色低碳和安全生產等方面,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持續釋放戰略性價值。
標識解析創新應用全面開花,產業實踐凸顯體系化價值
經過多年深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已形成多維度應用范式,在裝備制造、消費品、醫療器械等領域不斷涌現標桿實踐:
圖片說明:鋰電池生產加工環節使用工業互聯網標識進行碳足跡與全生命周期管理
亞為裝備:大模型+標識解析重構裝備智能化
作為裝備行業國家二級節點建設方,武漢亞為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度集成DeepSeek工業大模型,實現與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國家頂級節點的直連互通。基于國家工業互聯網主動標識體系,構建了T-Cos工業互聯網平臺。自研500余種主動標識載體、1000余種工業模型庫,通過標識數據與AI模型的融合應用,設備故障預測準確率提升30%,設備運行效率提升45%,形成了裝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能決策中樞。T-Cos平臺因其在標識解析領域的創新應用,入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并榮獲2024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平臺應用于武漢、西安、襄陽、宜昌、蘭州、吳忠、酒泉等20余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上千家制造業企業,覆蓋武漢電氣與裝備、襄陽電子設備、吳忠燃料加工和酒泉能源等行業,實現了相關產業集群的數據貫通,進一步推進行業“鏈式”協同發展。
華信瑞德:標識貫通驅動飲料智造升級
北京華信瑞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依托標識解析體系構建北冰洋智能制造平臺,完成9條產線百余臺設備的全量數據采集,實現了生產全流程的透明化管理,異常情況響應速度提升30%,生產效率提高20%,計劃合理性顯著增強,打造飲料行業數字化工廠新標桿。該數字化工廠主要有三大特征:一是通過與SAP、WMS、“一物一碼”等系統做接口對接,實現了信息化系統間業務流程的橫向貫通,確保了業務流、數據流、信息流的有效銜接;二是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智能調度排產、生產數據跟蹤,提高生產協同效率;三是通過信息可視化輔助決策分析,企業建立了完整的生產信息追溯體系,為產品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該案例不僅為工業互聯網標識在食品飲料領域的應用樹立標桿,也為將北京建設成為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貢獻力量。
至數科技:醫療器械管理邁入“一碼溯源”時代
上海至數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至數科技)創新研發“動態資產卡片”“智慧空間碼”技術,為醫療器械建立全流程數字檔案。通過“一物一碼”精準映射,醫療機構得以實現賬目與實物實時聯動,幫助管理者精準掌握設備運行狀態、能耗數據及生命周期軌跡,為醫療資源優化配置提供科學依據。新疆某醫療機構通過至數科技系統,3年內完成548.7萬條檢查記錄數字化,節約辦公用紙26噸,減少成本30余萬元,釋放醫護人力超萬小時。尤其在急救設備管理領域,其“搖光動態能量標識”產品斬獲首屆中國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創新大賽全國二等獎,成功將呼吸機應急調配時長從40分鐘壓縮至5分鐘內,為急救場景贏得黃金窗口。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與標識體系的深度耦合,至數科技正推動醫療器械管理向預測性維護、智能化決策的新階段躍升。
青鳥互聯:縣域經濟數字化轉型破局之道
山東青鳥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鳥互聯)通過二級節點建設,形成“基礎設施+應用服務”雙輪驅動模式。在山東聊城冠縣的制造企業的車間里,每臺設備的金屬部件都鐫刻著專屬“數字身份證”,標識解析技術正重塑傳統產業鏈。通過“云碼追溯+標識賦碼”系統,每個產品的原材料、加工流程、質檢報告都形成不可篡改的數字檔案,企業實現從原料到終端產品的全流程追溯,次品率下降32%,售后響應效率提升65%。伴隨著應用模式的持續創新,青鳥互聯的“標識+產業”體系在縣域經濟不斷深耕,通過山東聊城冠縣的示范帶動作用,吸引眾多縣域產業集群競相學習,推動縣域產業協同發展。這套體系不僅破解了廣大縣域經濟中小企業轉型困境,更將在齊魯大地上勾勒出新型工業化的現實圖景。
政策體系持續完善,構筑長效發展機制
2024年工信部聯合11部委出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貫通”三年行動計劃》,從關鍵指標、重點領域、基礎支撐、產業生態四個方面提出了到2026年的發展量化指標,加快推動標識解析規模化發展。政策發布后,江蘇、上海等18個省市迅速出臺地方實施方案,形成央地協同推進格局。
在2025中國信通院深度觀察報告會上,工信部信管局一級巡視員王鵬強調:“將體系化推進標識節點能力升級,用好超長期國債等政策工具,推動標識解析體系擴建工程納入國家‘兩重’項目,2025年實現二級節點覆蓋所有地級市。”此舉標志著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進入提質擴面新階段。
邁向規模化發展新征程
隨著“貫通”行動的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注冊總量突破6200億,國家頂級節點日均解析量近五年正按照年均2.5倍速度快速增長,已達1.5億次,服務企業超35萬家。
圖片說明:從2020年-2024年,工業互聯網標識注冊量從100億發展到突破6000億
面向未來,需進一步凝聚政產學研用多方力量,一是夯實底座,升級標識解析體系能力,增強頂級節點服務能力,完善各級節點布局,提升節點支撐規模應用水平;二是繼續深化標識行業“貫通”應用,抓好危化品安全保障、城市生命線管理、支付金融等兩重特定領域場景標識貫通。推動食品、藥品、汽車、醫療等重點行業“鏈主”建標識、用標識,帶動上下游企業普遍接入。三是加速標識服務走向國際,構建國際互聯互通平臺,圍繞金磚國家、東盟、中-馬、中-新等多邊及雙邊機制,打造跨境貿易、跨境數據合規流通、產品數字護照等領域的國際服務能力,推動標識與全球跨境貿易領域融合發展。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正成為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關鍵使能器。在政策強力推動與產業創新實踐的雙輪驅動下,中國工業互聯網規模化發展新圖景已然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