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在數字經濟時代,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提升創新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當下,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在頂層政策布局與地方實踐探索雙重驅動下,取得了系統性、突破性進展。一方面,中小企業數字化覆蓋面顯著擴大。據統計,我國6000萬家中小企業中,超過60%已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拓展業務,數字化應用場景不斷深化。
另一方面,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梯度培育體系不斷完善,構建起以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引領的數字化轉型“雁陣”格局,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揮頭雁領航作用。
“然而,不少中小企業仍面臨著資金緊張、投入不足,人才短缺、技術能力不足,缺乏清晰的轉型路徑和指導,數據安全隱患和標準化不足,政策支持與服務體系的不足等諸多挑戰。”近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副總工程師高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
作為國家新型基礎設施的運營單位,中國信通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以工業互聯網方法論為基礎,通過標識解析體系+“星火·鏈網”底層能力提供了一系列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
通過為萬物賦予唯一的數字身份,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構建起支撐產業鏈協同的數據流通樞紐,實現了設備、產品、服務等全要素的互聯互通。通過升級二級節點、企業節點等核心技術和工具,打造標識解析開放社區,構建標識解析開放開源生態,能助力降低企業使用標識解析技術的門檻,幫助廣大中小企業“小、快、輕、準”接入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
“星火·鏈網”以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為主要應用場景,以網絡標識這一數字化關鍵資源為切入點,致力于打造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平臺,以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為目標,實現新基建的引擎作用。
據高琦介紹,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和“星火・鏈網”為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其中典型的有,浪潮云洲與泰爾英福聯合打造的“數轉大師”產品,助力平陰玫瑰產業鏈數據貫通,使得鮮花采收效率提升30%,加工產線綜合效益提升30%,結算效率提升90%,全產業綜合產值3年內增長 30億元。
此外,澳門融貫借助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5G、區塊鏈等數字化手段,依托中國信通院優品碼,打造“金優碼”服務平臺,更好地服務于外貿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和澳門及大灣區的數字貿易場景,鎖定產品生產加工、貿易流通等全生命周期信息的唯一數字身份標識,形成“一物一碼、一物一檔”。目前,“金優碼”已在嶗山礦泉水、中藥材、梧州六堡茶等數字貿易場景中應用,推動國內國際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除了中國信通院的努力,社會各界也在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貢獻力量。政府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如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教育部門優化高校專業設置,加強與企業合作,開展定制化人才培養,為中小企業輸送專業人才。同時,眾多數字化轉型服務商也在不斷探索創新,努力提供更適配中小企業需求的解決方案。
在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前景廣闊。人工智能、5G、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普及,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數字化工具和手段。例如,人工智能可以幫助中小企業實現智能生產、智能營銷、智能客服等,提高生產效率和服務質量;5G技術的低時延、高帶寬特性,能夠支持企業實現設備的遠程監控和操作,優化生產流程;云計算則為中小企業提供了靈活、可擴展的計算資源,降低了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成本。
中小企業自身也需積極作為,增強數字化轉型的內生動力。要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和發展階段,制定科學合理的數字化轉型規劃,明確轉型目標和路徑。同時,要加大數字化投入,積極引入適合的數字化工具和平臺,提升生產、管理、營銷等各環節的效率。此外,中小企業還應主動融入產業鏈協同生態,借助行業平臺和龍頭企業的資源和能力,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升自身的數字化能力和競爭力。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需要政府、科研機構、服務商、企業等各方協同合作,共同努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推動下,中小企業能夠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注入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