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聯網消息(IItime) 在萬物互聯的時代,工業互聯網標識正以“數字身份證”的角色重塑全球產業格局。這一被譽為工業互聯網“神經系統”的核心技術,通過賦予每個物理實體和數字對象唯一編碼,實現跨系統、跨企業、跨地域的數據精準互通。
標識解析成為推動新型工業化的關鍵基礎設施
2024年以來,隨著《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貫通”行動計劃(2024-2026年)》的全面實施,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進入規模化應用新階段,融合應用已拓展至47個行業,服務企業超51萬家,標識注冊量突破6750億,形成生產過程質量管控、供應鏈數據共享等20個典型應用場景,在暢通產業鏈供應鏈、賦能消費品提質升級、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等方面作用日益凸顯,成為推動新型工業化的關鍵基礎設施。
在紅牛公司,工業互聯網標識大規模應用于產品防偽、追溯,消費者通過掃描瓶身二維碼進行產品真偽查詢,有效保護了企業品牌和利益;在廣西柳工集團,基于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技術和智能制造經驗積累,為各類制造業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整體解決方案,輻射產業鏈上下游上千家供應商及經銷商。
中國郵電器材集團有限公司將標識解析體系和AR智能交互相結合,幫助進出口機床銷售行業實現異地協同,讓海外客戶“身臨其境”完成參觀考察,協助進出口企業獲得訂單;浪潮云洲與泰爾英福聯合打造的“數轉大師”產品,助力平陰玫瑰產業鏈數據貫通,使得鮮花采收效率提升30%,加工產線綜合效益提升30%,結算效率提升90%,全產業綜合產值3年內增長30億元。
消費品行業的標識應用也形成規模化效應。白酒、醫藥、食鹽、羽絨、日化等消費品細分領域企業積極參與消費品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已上線運行消費品領域標識解析二級節點44個,累計接入消費品企業1.2萬家,覆蓋消費品行業上下游、大中小企業。
標識解析正從產品設備層的“單點亮化”,向設計、生產、物流、服務全流程的“鏈條貫通”進化。這種進化的本質是數據要素的價值釋放——當大足五金的刀具、茅臺的酒瓶、柳工的機械都擁有“數字身份證”,產業數據才能真正突破企業邊界,形成驅動效率變革的數字“血液”。
星火・鏈網搭建全球數字信任橋梁
隨著“星火標識×”生態合作產品授權計劃的啟動,標識應用正加速向跨行業、跨地域滲透。該計劃將圍繞生產質量管控、供應鏈協同等場景,篩選100家企業,500款優質的標識應用產品,打造一批覆蓋產業鏈供應鏈、消費品、數字醫療、綠色低碳、安全管理、城市數字化、產業集群等重點行業和場景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推動標識應用規模化普及和標識“貫通”千行百業。
與此同時,新的殺手級應用也在不斷涌現。例如,依托標識構建我國自主產品數字護照體系,打造全國首個產品數字護照注冊管理中心,聚焦“數據模型、數據采集、數據標識”三大護照生成過程,以及“注冊、存儲、核驗、應用監管”四大護照管理過程,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數據匯聚、存證和數字化交付。
這種“標識+”的創新范式,正在催生新的產業規則。全國工業設備安全標簽體系在無錫、南京等地的試點,通過為聯網設備賦予唯一安全標識,實現關鍵場景下的身份核驗與全生命周期管理,可有效保障工業設備的安全可信接入和協同管理;而星火・鏈網作為自主區塊鏈基礎設施,已在全國部署32個超級節點,標識注冊量突破150億,日均解析2.3億次,其構建的跨境數據網絡在東南亞、中東落地節點,為“中國制造”出海搭建了數字信任橋梁。
站在產業變革的臨界點,標識解析的深層價值在于重構數字時代的產業信任體系,讓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融合有了真實的“轉換器”。當每個產品、設備、流程都擁有唯一的“數字身份證”,當數據在標識體系中自由流動并創造價值,這場由標識驅動的革命,不僅改變著企業的生產方式,更在重塑人類社會的發展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