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_欧美日韩福利视频_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_午夜小视频网站

首頁 >> >> 標識 >> 正文
信通院發布2024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十大趨勢
  • 工聯網
  • 2024年12月26日 09:45

工聯網消息(IItime) 當前,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進入應用推廣期,標識解析從建設熱潮轉向深化應用,以開展大行業、大領域貫通應用實現規模化發展,以推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標識解析融合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2024年,標識解析在運行、標準、技術、政策、全球、數據、雙碳、物聯、低空、智能十個維度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

2024年12月23日,在2025中國信通院深度觀察報告會主論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標識工作組主席劉陽發布了2024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十大趨勢。

趨勢一  運行:注冊解析規模線性增長,節點接入企業數量出現基準值

從設施運行的角度看,我國自主可控的標識解析體系服務網絡保持穩定運行,截止2024年12月,公共標識解析服務節點及其應用覆蓋47個重點行業、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累計標識注冊量突破6300億個,接入企業超過48萬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占比達37%。從服務指標的角度看,過去一年里,標識注冊總量和解析總量的規模都保持了線性、穩定的增長趨勢,其中平均每個企業節點的標識注冊量從120萬增長到130萬,每個二級節點的接入服務企業數量出現基準值,即逐漸穩定在1200家左右。

趨勢二  標準:多層次開展標準化工作,產品質量安全成為熱點新方向

為了引導和規范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技術研發和產業應用,中國信通院聯合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等牽頭搭建起了一整套系統性、多層次的標準化體系,累計立項研制標準127項,參與主體接近200家,在標識注冊、權威解析、二級節點、元數據等重點方向已經發布9項核心技術標準。此外,各地方、行業協會等標準化組織也在積極推進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先行先試。同時,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作推進方案中,也把產品質量與服務及其標識標準化列為重要議題,包括電線電纜、電動自行車、鋰離子電池、民用無人機等領域都將標識作為質量監管重要技術手段和標準化對象。

趨勢三  技術:三類編碼方案獲得推薦,分布式標識與憑證同步化發展

借助區塊鏈、智能合約等技術的分布式標識符(Decentralized Identifiers,DID)一直是全球學術界和產業界在網絡化標識編碼及其解析領域最重要的探索方向。自2019年以來,萬維網聯盟W3C持續推動分布式標識符DID和可驗證憑證VC的技術研究及其標準制定。特別是在過去的一年里,DID擴展、文檔屬性、方法、解析等成為DID技術標準化的重點方向。基于大量實踐探索,今年7月,W3C聯合DIF、ToIP等國際機構發布了《關于促進DID方法標準化的意向書》,將“自解析/單個密鑰方法(如did:key)”、“基于Web的方法(如did:web)”、“分布式方法(如did:dht)”等三種編碼列為主推方案,預計將成為全球標識服務運行機構的創新首選。

趨勢四  政策:央地聯合推動標識貫通,聚焦場景和行業提供標識賦能

自2024年1月,工信部等十二部門聯合印發《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貫通”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來,各地積極響應,已有江蘇、浙江、上海等16省份發布省級貫通行動計劃,加速推進標識解析賦能千行百業。其中,以電動自行車監管為例的場景貫通,可借助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開展“一車一池一碼”,從而聯動市場監管、城市管理、公安交管、消防等多個政府主管部門,實現電動車和電池的全鏈條監管;以房屋建筑為例的行業貫通,通過為每一棟房屋建筑賦予統一的“數字身份證”,可借助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實現從策劃、設計、建造、交付、維護、改造等全生命周期的多主體數據貫通。

趨勢五  全球:統一標識技術尚未收斂,新興需求和剛性場景是試金石

從全球范圍來看,面向物品的標識編碼和相關聯數據的解析查詢,不同國家和地區仍在探索和使用不同的標識技術。例如統一資源標識符URI,可以用于消費互聯網中網頁、網站等網絡資源的信息獲取;全球條碼系統GS1,主要用于消費類產品貿易流通和商超結算;德國在工業4.0發展中提出使用國際注冊數據標識符IRDI來識別資產管理殼;美國在先進制造發展中使用通用唯一識別碼UUID來標記數字線程。因此可以說,標識及其引起的數據解析查詢與互操作,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切入點和基礎設施,在全球受到廣泛關注。采用符合國際標準的公共標識代替企業私有化標識是共同選擇,但不同技術路徑的探索和收斂仍需要很長時間。工業產品質量管理、產業鏈供應鏈運行支撐、跨境數據流動等新需求、剛性應用場景會成為技術驗證和整合的試金石。

趨勢六  數據:以三統一作為基本原則,探索性建設數據流通基礎設施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具有與傳統要素所不同的特性,數據要素市場的建立需要探索與之適應的基礎設施。國家數據局成立以來,正在研究和推動基于分布式架構部署的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按照統一目錄標識、統一身份登記、統一接口要求的基本原則,構建互聯互通、高效利用、規范可信的服務能力體系。其中,統一目錄標識,讓數據資源、產品及服務能被迅速定位與檢索;統一身份登記,保障權責明晰、來源可溯;統一接口要求,使得不同模塊間能協同運作,進而實現互聯互通、高效利用。無論是采用傳統的集中式標識管理,或先進的分布式標識技術方案,標識都是構建數據流通利用技術中非常關鍵的數據要素,系統要素和著力點,有助于實現身份的跨域互認,數據的跨域互通以及服務的跨域互用。

趨勢七  雙碳:產品數字護照加速實施,以互認代替接入開展國際合作

產品數字護照(DPP)是一組特定于產品的、可唯一標識的、可通過數據載體電子化訪問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可持續信息數據集,是歐盟在碳中和目標下,立足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需求、面向跨境貿易場景率先提出的重要舉措。目前,歐盟從底層的分布式數據云等存儲體系到全球條碼標識、數據字典、數據模型、數據空間等方面,正在打造一整套產品數字護照大規模應用的支撐能力體系。我國相關科研機構、企業、高校也在通過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星火鏈網區塊鏈基礎設施、可信數據空間等技術集成開展類似數字底座的建立。希望以“互認”代替“接入”的方式,構建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產品數字護照體系互聯互通與互操作,從而在更有利于保障數據主權、網絡安全、產權安全的基本前提下,開展數字化的跨境貿易合作。

 趨勢八  物聯:多國發展模式逐步形成,我國物聯網安全標簽亟待建立

物聯網設備安全標簽,是指對符合一定網絡安全認證標準下的設備,賦予唯一的特定安全標簽,從而確保無論是攝像頭,還是各種傳感器在內的物聯網設備在接入網絡時是安全和可信的。實際上就可以類比為物聯網時代的通信類產品入網許可證。目前全球各主要國家都在積極探索物聯網安全標簽,主要存在兩種模式。其一是美國模式,由政府認可的安全標簽管理機構對企業物聯網產品安全標簽申請進行評估、接受、審查、批準或拒絕;二是新加坡模式,對物聯網安全標簽進行分級分類檢測認證。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產品生產國、出口國和消費國,需加快建立“統一管理、多地聯動、國際互認”的物聯網設備安全標簽服務體系,可選取物聯網發展基礎較好的地區,首先開展應用試點,從而逐步推動建立國際互認機制。

趨勢九  低空:物聯網卡應用深度融合,助力低空經濟向安全健康發展

標識卡應用是物聯網卡與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深度融合的創新模式,是實現聯網終端全域安全監管和通信服務的重要載體,可支持對設備進行企業資質實名認證,實現主體、設備和數據的綁定。以無人機為例,從制造環節開始賦予其唯一的產品識別碼,通過物聯網卡作為載體進行工業互聯網標識的封裝和集成,就可以借助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實現低空終端的“一機、一碼、一號、一人員”穿透式監管,從而為低空監管提供技術手段和基礎設施。未來,基于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的低空智聯網監管體系,可以將標識編碼貫穿生產制造、低空飛行、低空服務、綜合保障等環節,實現低空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鏈的數據可信共享和應用安全貫通,促進低空產業發展。

趨勢十  智能:以生成內容標識為抓手,構建人工智能治理監管新格局

 隨著語言大模型、多模態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創新技術快速突破,通用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發展正在受到全球各國的高度關注。但同時,人工智能治理也成為學術界和產業界在推動技術研發和應用實踐中無法回避的關鍵問題。全國網絡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正在組織研制《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方法》等技術標準,擬明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分類分級保護要求。研究表明,無論是數據集亦或是大模型流程插件、人工智能產品服務以及相關的數字人、圖像、文本等,都可以通過兩種模式去形成其唯一的標識。方式一是依托區塊鏈網絡及智能合約的鏈上應用類標識,方式二是依托大模型平臺或智能體的用戶生成類標識,最終都可以通過數字水印、保全證書、數據指紋等形式作為標識的具體展現形式。

編 輯:程琳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