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未來的6G將逐步轉變為通信、計算、感知、AI、安全等多種能力一體融合的新型移動信息網絡。12月27日,在“6G前沿技術與趨勢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講道,6G網絡的實現需要更強大的能力、更低廉的成本和更靈活多樣的架構,“無線網絡的開放云化”是最重要的解決方案之一。
談到開放云化的無線網絡與6G的適配性,張平介紹,開放云化的無線網絡能夠更好地滿足6G多頻段、多維度組網需求,進而實現通信、計算、感知等多種能力的深度融合;開放云化將擺脫傳統軟硬件緊耦合的無線網絡形態的束縛,實現軟件定義的無線網絡,帶來網絡更新迭代的敏捷性,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硬件等基礎設施在更新迭代過程中的成本與資源消耗;開放云化網絡提供的靈活性、多樣性是實現按需服務、支撐6G網絡與千行百業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
此外,面向6G開放云化網絡的發展,張平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聚合優勢資源,引領前沿技術研究。6G無線網絡的開放云化尚存在編排調度、安全體系等諸多待攻克的關鍵技術難題。對此,張平建議,應聚合全國優勢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等優勢資源,加強頂層設計,開展6G云化無線網絡基礎理論和核心關鍵技術攻關,促進基礎理論和原創技術的突破,驗證標準化和產業落地,構建世界一流的6G創新高地、人才高地和產業高地。
第二,搭建公共原型平臺,構建開放產業生態。研發開放共享的6G云化無線網絡原型平臺,既可以助力高校和中小企業加快關鍵技術的驗證與優化,又可以為6G標準遴選關鍵技術方案。張平建議,應以優秀技術的實用化為牽引,聯合產業鏈上下游攻關異構、硬件虛擬化、聯合調度等技術難題,努力成為6G開放云化無線網絡的產業生態構建者,帶動形成以6G云化無線網絡為特色的創新集群、產業集群和應用生態集群。
第三,積極探索新的產業路徑,提早布局產業的自主可控。以商用需求為牽引,分階段開展6G關鍵技術原型樣機、系統概念樣機和原型產品的外場實驗。張平建議,應聯合產業合作伙伴,共同探索6G云化無線網絡的產業路徑,協同帶動自主可控的芯片、器件、儀表、軟件等領域的研發布局和產品迭代,培育和孵化面向6G的新業態與新應用,建立共生共贏的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