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副所長羅松:“基于武漢的國家頂級節點進一步的升級提升,使得它成為星火鏈網的超級節點,從工業互聯網標識升級成工業互聯網標識加區塊鏈的綜合服務能力,更好地來服務產業和企業。”
剛剛落下帷幕的2021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圍繞“5G賦能 百業互聯 智領未來”的主題,共舉行2場主論壇、22場專題分論壇,200余位院士與知名企業家分享5G+工業互聯網發展成果,為數字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地上一張網 + 天上一張網
5G+工業互聯網真正賦能制造業,關鍵在融合創新。比如——北斗。湖北在北斗導航領域擁有9位院士和全國唯一的地球空間信息國家級實驗室,已形成從芯片設計及制造、硬件設備研發、數據采集到行業應用的全產業鏈條。當它遇上5G,就成就了“地上一張網” 與“天上一張網”的融合。在“5G+北斗”專題會議上,湖北企業的一批技術應用,就很受關注。
湖北斗轉科技園總經理邱錦:“自然災害首當其沖的就是所有通訊可能中斷傳統的情況下,可能需要一天的時間才能把相關基站搶修起來,現在把5G和北斗融入到應急通信,我們最快兩個小時左右就能把所有的圖像傳回指揮大廳。”
武漢夢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婷:“已經做到了厘米級甚至毫米級這樣一個定位精度,在萬物互聯的時代有可能成為物體精準感知的抓手。”
在5G的加持下,湖北的北斗技術與產品已經走在全國前列。未來,湖北還要著力推進5G+北斗的前沿標準制定,這就需要“政產學研”的協同合作。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5G+北斗最重要的就是提升5G現在的延時水平,它是一毫秒,我們要把它提到一微秒,這樣才能夠滿足大多數工業控制的要求,要改革標準,就要從實驗做起。”
政企同發力 筑牢“5G+工業互聯網”數據安全底座
“5G+工業互聯網”是傳統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性機遇。隨著融合向深度推進,數據“安全”面臨風險挑戰。在“5G+工業互聯網安全”專題會議上,奇安信集團與武漢大學、中電光谷簽約,攻關“內生安全”技術;在區塊鏈分論壇上,武漢市區塊鏈產業研究院揭牌,推動區塊鏈安全技術在稅務、金融等政務領域加速運用。
奇安信集團總裁吳云坤:“把安全結合在整個數據流動的每一個環節當中,你流到哪,我就把數據存在的載體,包括操作的行為以及人都識別出來,然后提供安全控制措施。”
武漢市區塊鏈產業研究院院長胡駿:“我們的產學研結合的研究院就是要把從政策到技術,到市場,到成果轉化,到具體的民生全部對接起來。”
校企合作 共謀“5G+工業互聯網”產教融合創新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在采訪中表示,“5G+工業互聯網”現在在國內存在人才短缺的痛點,但湖北在這方面,有很強的比較優勢。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把我們教育的優勢跟我們產業的優勢有機對接起來,一大批動手能力強實用性強的人才,把他培養出來,為企業搞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作出貢獻,為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做出我們武漢的貢獻。”
在“工業互聯網產教融合創新發展”專題會議上,湖北工業互聯網產教融合創新發展聯盟正式成立,多家職業技術學院、工業互聯網相關企業入盟合作。黃石的鄂東職業教育集團就將依托這個聯盟,新開設物聯網、工業機器人等專業,快速培養專業人員。
鄂東職業教育集團黨委書記劉海平:“圍繞產業鏈調整,我們圍繞專業鏈建設課程鏈,圍繞課程鏈培養人才鏈。”
建設標識解析節點 全力支撐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是國家正在重點推進的一項工作。目前,全國有5個國家頂級節點城市,武漢是中部唯一一個,標識注冊總量在全國五大頂級節點中排名第三,標識解析體系已覆蓋湖北5大萬億產業集群,深度應用于汽車制造、電子信息等10大行業,已形成鄂、湘、贛、豫中部四省協同應用。在“5G+工業互聯網大會”標識專題會議上,全國首個星火# 鏈網超級節點在武漢率先上線。
今天舉行的“5G+工業互聯網”賦能先進制造業集群融合發展專題會議,還發布了2021 年湖北省 5G 應用十大優秀案例、2021 年湖北省人工智能十大優秀應用案例。湖北正以連續兩屆5G+工業互聯網大會為契機,做大做強數字經濟,為經濟社會發展打造新引擎、注入新動能,向著未來前沿賽道奮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