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聯網消息(IItime) 為落實中央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決策部署,完善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建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推進實體經濟轉型,與產業界各方攜手推動工業互聯網及其平臺體系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創新,培植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中國工信出版傳媒集團旗下工聯網聯合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共同推出“工業互聯網平臺系列訪談”。
本期訪談嘉賓
徐工漢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CEO 張啟亮
工業互聯網是企業實現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徑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體系深度融合的產物,通過新型傳感、通信網絡和計算技術,將人、設備、生產和信息化系統及整個工業體系連接起來,實現全流程、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數據匯聚,并結合工業知識與經驗,實現建模分析和決策反饋。
“最早,‘工業互聯網’作為一個舶來的技術詞匯引起廣泛關注,而隨著實踐探索和場景應用的深入,行業人士對工業互聯網的認知一直在迭代。在國內,工業互聯網定義已超出原有的范疇,不再局限于一個技術概念,而是在某種程度上已演化成數字化轉型的代名詞。”張啟亮講道。
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蹄疾步穩,成績顯著,從最初的概念普及,到如今的行業深耕,工業互聯網已成為我國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持續激發和釋放數字經濟動力與活力。
對政府而言,工業互聯網是面對復雜多變的政治經濟局勢下,打造中國工業強引擎、構建產業新生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引領經濟高質量的重要武器;對企業而言,工業互聯網則是實現降本增效與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一直以來,我國制造業長期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中低端,低端產能過剩與高端產品有效供給不足并存,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則為我國產業升級乃至經濟高質量發展開辟了新路徑,推動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而對產業鏈相關方而言,借助工業互聯網,可以實現更為高效、更為有效的供需匹配。那么,具體來看,工業互聯網所產生的價值與意義有哪些呢?對此,張啟亮表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看待:
首先,從宏觀層面來看,工業互聯網所帶來的的意義與價值可以總結為國家確定的兩個詞,即“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其次,在中觀層面,通過運用工業互聯網技術所產生的效益包含設備管理優化、研發設計優化、運營管理優化、生產執行優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優化、供應鏈協同等;
此外,從微觀層面而言,工業互聯網所產生的效益則更為細分:在節能環保方面,降低能耗,節約能源、節水、原材料減少、包裝節約,降低燃料消耗;在安全生產方面,在線監測與預警預報,減少安全事故,提高災害防治管理水平,降低災害發生幾率。在生產效率方面,保證生產連續性,非計劃停產時間減少,優化訂單排產,縮短生產周期。在資產管理方面,延長設備使用時間,降低設備計劃外停機率,降低備件庫存、減少新設備采購、降低維修費用,降低設備故障率、降低總體運維成本等。
發展態勢穩中向好,平臺應用條件不斷完善
自2018年以來,工業互聯網已連續5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充分說明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線路規劃越來越明晰。如今,我國工業互聯網正邁入快速成長期,不斷迎來歷史發展機遇。
一是從政策層面看,頂層政策體系日趨完善,正在形成中央統籌、地方協同的“全國一盤棋”發展新格局。各省(區、市)紛紛出臺地方性工業互聯網政策,加大投入力度,積極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工業互聯網發展路徑,賦能當地產業數字化轉型;
二是從市場層面來看,我國是工業和互聯網大國,擁有完備的工業體系和廣泛的互聯網市場,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天然沃土,尤其是處在后疫情時代,加速推動了中國制造業來到高質量轉型的十字路口,蓬勃的轉型需求與動力不斷推動著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三是從技術層面來看,高新技術創新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按下加速鍵。近年來,以數字孿生、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技術開始落地生花,為工業互聯網注入創新活力。
眾所周知,工業互聯網平臺是產業集群和產業鏈乃至國家實力競爭的關鍵載體。近年來,我國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載體、以數據為核心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進一步釋放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賦值、賦智效能。那么在此背景下,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現狀如何呢?
對此,張啟亮認為,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水平正穩步提升。近年來,我國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成效顯著。據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水平由2020年的31.76分提升至34.25分。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呈現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平臺應用條件不斷完善;
其次,多層次系統化的平臺體系日益完整。各類工業互聯網平臺不斷涌現,推陳出新。目前,我國已培育較大型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50家,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平臺體系初步完成并日益完整;
此外,工業互聯網平臺融合應用持續走深向實。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基本形成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六大典型融合應用模式,加速向國民經濟大類延伸。目前,工業互聯網已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產業規模邁過萬億元大關。
持續創新,夯實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核心底座
徐工漢云秉持“為工業賦能,與伙伴共生”的理念,以技術驅動產品與解決方案創新,深耕垂直行業,推進國際化戰略,持續為制造業提供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相關的專業性產品及服務,推動制造業優化升級。
據張啟亮介紹,徐工漢云基于80年的工業知識沉淀、30余年的數字化智能化經驗打造了漢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基于漢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徐工漢云聚焦新應用、新開發、新組態、新資產、新分析、新數據、新安全、新通訊、新設備、新控制十個版塊,形成獨具特色的漢云工業操作系統(HANYUN OS),持續夯實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核心底座。
目前,漢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已服務裝備制造、建筑施工、有色金屬、工程機械、新能源、紡織機械、物流運輸、智慧城市、核心零部件、教育等80多個專業領域,構建了20余個行業子平臺。
徐工漢云持續在科技創新上謀突破,不斷加強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新的力度。瞄準“卡脖子”關鍵難題,相繼攻克低代碼平臺開發技術、基于嵌入式軟件開發的邊緣計算技術、工業應用部署容器技術等十項關鍵技術;在核心專利上謀布局,鍛造知識產權“防護盾”,徐工漢云累計獲發明專利、軟件著作權、軟件產品證書300余項,專利實力持續提升。
同時,徐工漢云立足工業沉淀,聚焦機械制造、新能源汽車、專用設備、物流、核心零部件等行業,持續挖掘高價值的應用場景,定制化行業解決方案,精準解決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目前,徐工漢云已為數萬企業提供研、產、供、銷、服全價值鏈服務,幫助企業降本、減存、提質、增效。
“徐工漢云積極踐行國際化戰略,加快中國工業互聯網走出去。”張啟亮講道。截至目前,徐工漢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已連接 “一帶一路”沿線80余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多個國際化項目。以巴西淡水河谷設備無人化作業項目為例,憑借徐工漢云無人化作業施工管理系統,巴西淡水河谷成功實現挖掘機和寬體車等大型工程設備的遠程遙控施工,確保施工現場無人化作業,避免礦坑堤壩決堤帶來的人員傷亡,有效降低企業人工成本,推動作業礦區生產效率提升。
最后,張啟亮表示,徐工漢云將持續打造快部署、易運維、低成本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助力企業便捷、快速地實現數字化轉型與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