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_欧美日韩福利视频_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_午夜小视频网站

首頁 >> 2022移動轉售業務全球發展峰會 >> 精彩現場上午 >> 正文
信通院陶承怡:當前移動轉售業務發展存在三大難題
  • 工聯網
  • 2022年8月18日 21:06

工聯網消息(IItime) 2022年8月18日,“2022移動轉售業務全球發展峰會”在鄭州召開。會上,通信世界全媒體聯合中國信通院發布了《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發展報告》)。中國信通院專家陶承怡對《發展報告》做出權威解讀。

上半年移動轉售全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増長50%

《發展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移動轉售行業收入累計達20.7億元,同比增長16.9%;收入正增長的企業數量為22家,較去年減少7家。從單月收入看,3-5月行業收入保持在3.6億元左右,6月回落至3.4億元;單月同比增速3月到達峰值30.7%,之后逐步下滑。

盈利情況較收入情況相對樂觀。2022年上半年,移動轉售全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増長50%,平均收入利潤率達到8.9%,較去年同期上升3.1個百分點;共有32家企業實現累計盈利,較去年再増2家。

成本方面,2022年上半年全行業運營成本同比上漲10.2%。各成本細項中,人工成本上漲最快,同比增長14%;網絡租賃成本、營銷成本均上漲10%左右;固定資產折舊同比下降20%。

用戶方面,截至2022年6月底,移動轉售在網用戶規模達8007萬戶,較2021年底減少1011萬戶。其中,出賬用戶3675萬戶,較2021年底增加149萬戶;活躍用戶3142萬戶,較2021年底增加225萬戶。

具體細分業務來看,上半年話音業務量增速延續了上年末反超基礎電信企業的趨勢,各月去話時長增速均大于基礎電信企業10個百分點以上。2022年上半年,全行業去話通話時長累計34億分鐘,同比增長14.0%。活躍用戶平均MOU為19分鐘,回升態勢進一步鞏固。

短信業務量延續下滑態勢。2022年上半年,移動轉售用戶短信發送總條數為20.0億條,同比下降7.1%,降幅較前兩年趨緩。2020年二季度以來,移動轉售企業垃圾短信治理整體效果尚可,除個別月份外,各月短信發送量基本保持負增長。2022年上半年,除4、5兩月出現反彈外,其他月份短信發送量均保持負增長。

流量增速大幅下降,DOU再度出現橫盤。2022年上半年,移動轉售用戶總流量達34.1萬TB,同比增長16.4%,增速顯著回落,低于同期基礎電信企業3.8個百分點;6月份流量同比增速僅2%。

流量資費與上年持平,價格優勢縮小。2022年上半年,移動轉售企業平均流量資費保持在2.0元/GB水平,同期基礎電信企業平均流量資費下降至2.7元/GB,兩者之間的資費差較上年縮小。

移動轉售業務發展中存在三大難題

陶承怡認為,當前移動轉售業務發展中主要存在三大難題:一是增長點和增長空間的問題;二是業務模式和創新選擇問題;三是不良信息治理問題。

● 移動轉售業務的后續增長點和增長空間在哪里?

目前,國內移動通信個人用戶市場接近飽和,5G用戶遷轉年新增用戶規模尚不足5000萬戶,“雙卡”幾無増長空間,加之三大基礎電信企業及廣電的強勢來襲。相較轉售企業而言,三大基礎電信企業和廣電具有家庭寬帶的捆綁優勢,以及渠道把控優勢,這是轉售企業所不具備的,因此市場競爭形勢十分嚴峻。

轉售行業的增長空間究竟在哪里?從大的環境看,三大運營商物聯網用戶今年上半年的規模已經接近移動個人用戶的規模,基礎運營商收入增值更多是面向企業市場以及新領域。因此,陶承怡認為,新賽道就在眼前。

● 移動轉售企業的業務模式和創新如何選擇?

目前,移動轉售企業的渠道代理模式仍十分傳統。基于碼號的創新以及平臺類創新均由于外因掣肘而導致無法實現。

除開外部因素,創新還取決于企業的利潤水平和可投入的研發資源,以及企業對創新成本和業績見效時長的忍受度。創新是一條比較難走的路,如提供必要的網絡能力、新業務經營資質,有多少移動轉售企業會選擇創新?結果難以預料。

● 不良信息為何屢禁不止?

陶承怡指出,這與發展模式密切相關。

《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詐騙電話被舉報量2864件,2019、2020連續兩年舉報量均在7000余件左右,2021年進一步上升至1.2萬件。相關部門采取嚴監管措施后,今年上半年舉報量累計3076件。業界需要思考,如何在發展合規方面找到平衡點,或兩者兼顧。

展望未來,陶承怡指出,移動轉售行業已進入轉型發展攻堅期。個人用戶市場增長見頂、信息安全監管壓力持續加大、新的競爭主體入局以及碼號資源收緊,靚號收益減少等因素共同導致了傳統業務模式創新動力不足。對此,陶承怡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加快移動物聯網轉售試點落地。操作上穩妥有序、分批推進,鼓勵優秀企業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二是推動基礎電信企業進一步加快增值業務和創新賦能相關網絡能力,以及物聯網卡安全管控能力開放。

三是優化不良信息治理措施。加強措施針對性,避免打擊面過寬,過懲不相當。適時調整通報、處罰標準,優化監管導向。

編 輯:劉艷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