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的收官之年,新的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正在加緊制定。12月8日,成都市經信局率先發布《成都市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下稱三年計劃),對未來三年成都市工業互聯網發展進行了謀劃。
三年計劃提出,要立足成都市產業特色和轉型升級需求,以應用為導向深化工業互聯網賦能體系建設,以5G和標識解析為重點夯實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以重點行業、重點產業功能區為切入深化工業互聯網平臺及解決方案應用,以公共服務平臺和創新中心建設為抓手打造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生態,賦能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計劃提出,到2023年,工業互聯網對成都工業經濟引領效益顯著,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技術產業體系構建及融合應用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網絡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先進制造業產業功能區和龍頭企業實現光纖、5G“雙千兆”全面覆蓋,打造50個內網改造標桿工廠,推動5G行業虛擬專網網絡部署架構落地。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應用各行業普遍覆蓋,10個行業500家企業接入應用。
平臺應用深化拓展,打造20個國內知名的工業互聯網優勢平臺,發展50家解決方案服務商,推出一批高價值、廣應用的工業APP,推動500家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10萬家企業上云,建設300個以上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行業應用標桿。
安全保障系統有力,初步建立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培育2—3家全國知名的信息安全服務企業,打造2—3個功能較為完備的信息安全服務平臺,培養一批高素質的信息安全人才隊伍,工業互聯網信息安全態勢感知、通報共享和應急處置能力顯著提高。
創新生態基本形成,建成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區域供應鏈協同平臺、國家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四川分中心等一批創新服務載體,形成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建成一批人才培訓基地,創建國家級區域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形成完善的工業互聯網生態服務體系。
以下是計劃原文。
成都市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
為貫徹國家、省、市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決策部署,推動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創新,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國家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戰略部署,強化提升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賦能能力,培育工業互聯網創新解決方案、標桿企業和示范園區,推進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建設,打造“點-線-面”融合應用,夯實公共服務平臺與融合生態載體,全面提升工業互聯網建設及應用水平,形成實體經濟與工業互聯網相互促進、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
(二)基本原則
立足成都市產業特色和轉型升級需求,以應用為導向深化工業互聯網賦能體系建設,以5G和標識解析為重點夯實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以重點行業、重點產業功能區為切入深化工業互聯網平臺及解決方案應用,以公共服務平臺和創新中心建設為抓手打造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生態,賦能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三)行動目標
到2023年,工業互聯網對成都工業經濟引領效益顯著,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技術產業體系構建及融合應用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網絡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先進制造業產業功能區和龍頭企業實現光纖、5G“雙千兆”全面覆蓋,打造50個內網改造標桿工廠,推動5G行業虛擬專網網絡部署架構落地。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應用各行業普遍覆蓋,10個行業500家企業接入應用。
平臺應用深化拓展,打造20個國內知名的工業互聯網優勢平臺,發展50家解決方案服務商,推出一批高價值、廣應用的工業APP,推動500家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10萬家企業上云,建設300個以上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行業應用標桿。
安全保障系統有力,初步建立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培育2—3家全國知名的信息安全服務企業,打造2—3個功能較為完備的信息安全服務平臺,培養一批高素質的信息安全人才隊伍,工業互聯網信息安全態勢感知、通報共享和應急處置能力顯著提高。
創新生態基本形成,建成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區域供應鏈協同平臺、國家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四川分中心等一批創新服務載體,形成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建成一批人才培訓基地,創建國家級區域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形成完善的工業互聯網生態服務體系。
二、重點任務
(一)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
1.加快5G等基礎網絡建設。鼓勵基礎電信企業與產業功能區共建5G精品網絡,率先在32個先進制造業產業功能區實現深度覆蓋,構建高質量工業互聯網外網。支持龍頭企業與基礎電信企業合作利用5G改造內網,推動5G網絡部署應用從生產外圍環節向生產內部環節延伸,建成20個可復制、可推廣的5G應用標桿工廠,爭創國家級“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推動NB-IoT在工業領域深入應用,打造融合物聯網絡體系。加快推進工業無源光網絡(PON)、實時敏感網絡(TSN)、軟件定義網絡(SDN)、IPv6等技術應用,促進工業控制和管理網絡向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方向演進和IP化、扁平化、柔性化發展,帶動網絡與信息服務“到功能區、進企業、入車間、聯設備”。〔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基礎電信企業、各區(市)縣政府(含成都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成都高新區管委會,下同)〕
2.加快標識解析節點建設。立足“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成都)節點”,健全節點管理機構,完善節點運營機制,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加速標識解析在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醫藥健康、新型材料和綠色食品等行業率先形成規模應用,積極探索在農業生產、商貿流通、智慧城市等領域應用拓展,培育一批基于標識解析的高效協同、供需對接、產品追溯、供應鏈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示范應用。發揮成都節點在網絡、計算、安全等方面優勢,支持省內各行業節點部署,推動各節點間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培育5家以上標識解析服務商,推動標識技術與企業信息系統的集成應用,標識技術服務行業不少于10個,服務企業不少于500家。力爭標識注冊量達到10億條以上,日均解析量達到2000萬次以上。〔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網絡理政辦、各區(市)縣政府〕
3.推進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建設。積極參與構建國家工業基礎大數據庫,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四川分中心,打造3個行業高質量工業大數據集。支持企業實施設備數字化改造,加快工業設備互聯互通,推動研發、生產、經營、運維等全流程數據采集,實現多源異構數據的融合和匯聚。充分發揮現有大型數據中心作用,支持建設面向工業數據采集、匯聚和應用的小微型數據中心,加速提升工業互聯網邊緣計算應用能力。探索建立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數據共享流轉機制,大力培育工業大數據解決方案供應商,開展工業大數據示范應用,激發工業數據市場活力。開展重點行業產業鏈監測分析,建設產業鏈圖譜和供應鏈地圖,精準服務穩鏈補鏈強鏈,賦能企業創新發展,提升行業安全運行水平。開展中小企業監測分析,動態掌握中小企業經營情況,獲取中小企業發展需求,針對性制定扶持政策。開展工業互聯網產業運行監測,明晰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發展情況,準確分析工業互聯網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各區(市)縣政府〕
(二)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