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_欧美日韩福利视频_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免费_午夜小视频网站

首頁 >> 產業 >> 焦點圖 >> 正文
華為工業互聯網總監: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什么?
  •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
  • 2020年6月22日 09:33

3、工業應用平臺。面向應用,做一個應用的平臺,大量異構數據源的集成。

這是我們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華為的工業互聯網特點:

1、軟硬兼優,什么意思呢?除了軟件上的優勢,還有硬件上面。特別是針對升道裝備,設備端升到邊緣端,硬件方面、芯片方面,我們有全站的、全場景的系列芯片,以及OS中間件。

2、邊緣協同,除了云端有大量的模型之外,在邊緣端也有大量邊緣硬件服務支持。這樣云端能夠支撐好企業敏捷開放,同時也應用在現場側,真正跟工業基礎設施、OT側做深入的融合。

工業體系是一個非常龐大、復雜的體系,幾乎很少有一個企業能夠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所以華為的定位也是合作。華為提供的是一個集成的平臺,在我們之上是ICT數字化基礎平臺。我們會跟各行各業合作伙伴進行合作,最終提供面向客戶的端到端的方案。這里面首先提供的是賦能行業伙伴構建面向行業的平臺。分三部分,首先找出有價值的場景,以價值作為切入,與客戶一塊孵化出面向問題,面向價值的樣板點。基于這個結合OT、ICT融合方案,最終面向行業,通過行業協會進行推廣。

無論從一般的研發設計、采購供應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銷售、營銷,一直到最后的運維服務。每個環節都有一系列的伙伴面向客戶,解決客戶的問題。大部分都是通過賦能伙伴的模式,為千行百業解決系列的問題。

我們也有一系列體系化的生態服務設計,面向伙伴,我們有開發者,有Open Lab,生態安全會議,以及運營系統,認證培訓以及生態營銷一系列的政策,主要是賦能我們的合作伙伴。

從本質上深刻理解工業互聯網

結合我們自己的認知,它有三大體系:

第一,本質就是工業和ICT產業協同與融合,以工業為本體,也是以工業知識為本體,以優化工業生產力作為目標。

第二,工業互聯網是利用數字孿生、數字主線、人工智能、大數據,對生產制造、以及銷服體系的重塑,也是對核心企業的生產作業流進行重塑,幫助企業實現提質增效和加速創新。

第三,過去的機理,傳統的模式現在已經到了一個瓶頸。工業互聯網模式就是基于機理的工業知識,在工業互聯網時代,需要與數據以及AI為代表的IT知識深度融合和生態重構,也就是會產生一些過去很多年,通過傳統的模式無法解決的問題。我們通過AI+工業機理、工業知識的模式會產生一種新的路徑,特別是過去非線性的問題,更加突出。

第四,工業互聯網時代,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ICT技術不再是信息系統,是直接鍵入生產系統。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工業的復雜性,場景多樣性,所以需要設備不斷適配工業場景的獨特性。也就是說我們整個ICT技術端的供給也要做優化、升級。ICT技術供給品如何優化,如何升級,如何適配,這是我們將來工業互聯網落地實施部署的一個關鍵特征。

第五,最先提出工業互聯網的公司是GE公司。現在我們提煉出它有一個基本的邏輯,就是龍頭企業通過數字化能力賦能中小企業,這個模式是非常快速的一個模式,能夠提升中小企業的認知水平。通過中小企業自己的發展過程,也可以面臨一步一步走出數字化本身的經驗能力和體驗,通過它賦能的模式,快速拉平中小企業對數字化的認知水平。這也是基于大量的實踐和認知之后,我們對工業化的基本認知。

最后講基本價值主張。

第一,對于ICT技術供給品來說:

一是產業自律。因為工業互聯網是跨界融合的,通過IT和OT融合的一個新生態,所以需要一定的產業自律。我們認為行業知識、工業知識是價值創造的源頭,行業是數據和知識的價值主體。而互聯網時代,大量的數據是免費使用的。在工業時代,其實工業的數據,工業的知識,是價值主體。所有ICT技術是行業知識的一個容器或者一個生產制造的聯合器,要做好知識生產力工具革命的使命,承擔好工具革命。如何把ICT的工具和容器用好,使得行業的知識能夠沉淀下來,并且最終注入到行業本身核心作業流,包括原材料、裝備、生產制造,以及消費體系,使得它原來的生產體系和銷服體系進一步提升。

二是數字平臺。數字平臺能夠有效的提升知識速動率,行業知識的生產裝備以及整個生產作業流與行業知識富集者、生態伙伴做緊密協同。未來行業數字平臺或者行業基礎設施是分層的,從行業的數據中心或者知識中心,或者IT基礎設施,通過各層平臺之間的協同配合,一起來構造一個面向各行各業,面向各個企業三個價值流的平臺經濟,基本的數字平臺。

三是普惠AI。就是以更低的成本或者更高效的經濟成本來完成對數據的轉化,通過AI的模式,使得大量分散在企業以及GDP的隱性知識顯性化、軟件化,以及模塊化。這樣能獲得更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四是多樣計算。因為這個計算面向各行各業的知識體系,其實是多元化的,特別是到生產環節,場景多元化,計算架構必然也跟場景要緊密結合,必然也是多元異構的模式,技術堆棧。這樣更多形成更為經濟、實惠的算力技術堆棧、供給品,使得我們在給各行各業做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成本結構是最優的。

五是極簡網絡。這個對我們自身ICT行業,我們除了要高帶寬、低時延、廣連接、可靠、安全、可信、確定性、按需,這些都是基本的訴求,這是一個基礎,構建萬物互聯的基礎。

第二,面向行業,其實也有幾個共同探討的議題。

一是裝備智能化升級。基本要尊重裝備制造業行業知識的價值。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要面向裝備制造業的升級方向,是按照探索以平臺裝備OS操作系統,再加生態的模式,形成一個柔性的作業段。

二是智能生產服務。這是基于行業級平臺知識組建市場化的共享、復用,跨界于各個作業段的基礎軟件和復雜系統產業斷點,與經濟性的洼地,也促進生產服務市場向平臺生產升級。

三是普及知識經濟新業態,這里面要強調是數據生產原料,所有信息和知識都是知識經濟的價值要素,這個也跟國家最近提的數據是核心要素理念是一致的。

過去我們一致認為軟件不值錢,這就變相的認為知識不值錢,這里講知識經濟、數字經濟基本上缺失了動能。所以我們要提倡軟件業務、軟件生態,要支持這樣的閉環,必須要把軟件以及知識重視起來。

華為和各行各業是合作共贏的模式,所以華為在面向行業數字化,面向工業互聯網,特別是面向自身的產業,面向ICT基礎設施,以及智能終端里面,我們是產業里面非常重要的貢獻者。

最終,講講華為的價值定位。我們整個使命是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為了支撐這個使命,我們有四個價值主張和定位。

第一,無處不在的聯接。為了這個聯接,我們有一系列的,包括無線、有線、企業、IOT的網絡,還基于網絡做一些自動智能運維和運營,我們希望在各行各業推進無處不在的聯接。

第二,無所不及的智能。除了我們比較清楚的終端手機里面有終端智能,面向運營商的網絡就是網絡智能。面向企業有企業智能,智能應用之下,我們希望構建智能基礎的硬件平臺,包括智能計算、智能存儲和智能安全。

第三,個性化體驗。針對我們的智能終端,人、車、家、辦公環境下,構成端邊云整體協同的優化,以及體驗模式的提升。圍繞手機,圍繞可穿戴設備,圍繞家庭終端,打造全場景的生活體驗服務。

第四,數字平臺。首先是打造可信、開放的云平臺,這里面兼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的模式。其次是開放的混合云架構。還有端邊云協同的ICT基礎設施,包括面向各行業、開發者、伙伴打造的開發者生態服務。

編 輯:向坤
[1]  [2]  [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