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網消息(IItime) 由于新型冠狀病毒的發展,國家推出了很多激勵政策,關于經濟建設,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工業互聯網。對于工業互聯網產業來說,未來的5年,可能會出現爆發式的增長。
作為一個投資人,面對這樣一個機遇,今天分享的主題是“新基建和疫情之下,工業互聯網的機遇”。
今天的分享由三部分組成,首先,跟大家解釋一下什么是工業互聯網?其次,國家為什么選擇工業互聯網產業;第三,工業互聯網到底有哪些投資機會?
一、什么是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到底是什么?
其實它就是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客戶緊密地連接融合在一起,可以說,它是全球工業系統與高級預算、分析、傳感技術及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高度融合。
它是不是一個新概念呢?其實不是。這個概念最早是由通用電氣于2012年提出的,國內是2018年工信部印發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指南》正式推出的。
為什么2020年火起來?這和時代造成的影響有關,在整個經濟下滑的情況下,國家需要一些基礎性建設,工業互聯網正好“恰逢其時”,所以就被隆重的推了出來。
工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到底有什么不一樣?
工業互聯網可以是一個平臺,也可以是一個企業,或者是圍繞一個核心企業形成的一個小生態環境,它有三個特點。
一是具有強調性。它可以是一個企業,也可以圍繞一個垂直的細分行業,或者圍繞著幾個垂直的細分行業。
二是具有獨特性。每個行業、每個企業,甚至同一個行業中的不同企業,可能都有不同的需求或者不同的個性。
三是數字化。其實工業互聯網領域,不管設備、物品、產品、消費者之間,它們的共同語言就是數字。它們通過數字進行傳輸,所以它跟消費互聯網有很大的區別。消費互聯網,企業自己可以通過補貼,刺激用戶數量增長。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整個網絡會有一個裂變式的增長。
另外,它實際上有一個雙邊市場效應。作為一個消費互聯網,當你用戶、消費者數量增加的時候,你可能就會上線新產品。隨著產品更豐富,就會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來購物、消費,所以這就是規模效應。同時,不同的產品之間也有協同性,這款產品不合適,你可以用其他產品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但工業互聯網不一樣,同一個產品,可能需要根據不同的企業、行業來進行區分。所以工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之間,它的路徑、產品特性是完全不一樣的。
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2015年已經顯示出發展苗頭了,有幾千億的發展規模。2019年,其實已經達到6543億,較2018年增長了20.5%。相信2020年也會保持高速的發展速度。
很多人會問工業互聯網到底是什么構成的?它包括一些硬件產品和基礎設施,比如通訊線路,IT機房等。同時它也必須進行通訊,甚至有一些云平臺,這是它的第二部分。
第三個部分是工業軟件,隨著網絡越來越大,我們會需要很多軟件,包括整個操作系統的軟件管理、運營等。隨著工業互聯網發展,像安全或其他方面,也在快速的發展過程中。
那么工業互聯網平臺到底是什么樣的呢?
現在我們經常跟大家說“3+1”,由哪3部分構成呢?第1個,一些基礎的東西,比如服務器存儲,叫IaaS;在這上面有一個平臺層,叫PaaS,它給大家提供了一種開發工具、平臺,你可以在這里設計很多應用軟件;在此基礎上,我們的應用層就是工業SaaS。
比如阿里“用多少資金來推動大家設計APP”,其實不是類似于消費領域的設計,是在工業中所用的APP,如果沒有這些APP,我們就很難達到具體在工業中對細分領域的應用和管理。
那么,邊緣層是什么?它就是進行數據處理,隨著5G的出現,數據化最快的是工業大數據。工業大數據的量遠遠大于消費數據,因為隨著設備24小時運轉,它就會產生出大量的數據。如果這些數據全部沖到PaaS層通道,服務器上是很難承受的,而且這三個層面都難以承受。
那么數據經過邊緣層的解析、處理,提取出有用的數據,可以很好地緩解另外三個層面的壓力,所以它是用“3+1”的模式去解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舉個例子,華制智能是天鷹資本投的一個工業互聯網平臺項目,它的云平臺,“S”可能很多。比如它利用騰訊的服務器平臺自己研發了PasS平臺,可能會針對汽車零部件領域等等。
比如裝備行業,在PaaS層上就有很多APP了,可能有設備管理、生產運營、物流管理的APP。這些APP會在很多屏幕上展現,比如手機。如果我們在海外,可以通過手機上的APP很好地進行生產、運營、物流的管理,所以這就是它所構建的平臺。
看一下具體案例,它幫助一個裝備行業龍頭企業進行數字智能化升級改造轉型方案。這個企業規模非常大,市值幾百億,它想通過工業互聯網改造來達到什么目的呢?第一,車間的數字化,第二,業務透明化,第三,制造服務化的新模式。
華制主要解決了以下4個客戶痛點:
第一,不能和用戶以及供應商之間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人力、配件等不能科學匹配,運營成本非常高;
第二,服務主要依靠用戶電話召請,線下服務主要靠紙質服務單管理,沒有完全數字化,管理者無法對服務進行有效管控;
第三,內部生產數據流未完全打通,存在數據孤島、設備信息不完整,導致協同苦難,人力成本很高。
第四,已售設備數據不能回傳,對用戶現場的故障判斷缺乏數據依據,影響售后服務效率。
很現實的問題,也是很多制造業企業都會面臨的問題。那么它的策略是什么?
第一,對生產的裝備進行互聯網數據收集,構建企業內、外一體化管控平臺,實現數字化,透明化管理;
第二,建設數字化工廠,把企業的所有信息孤島全部打通。
第三,跟外部建設服務云平臺,來服務全球的客戶,達到一個服務的平臺化。
看一下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它在客戶的集中管控平臺上進行了行業的細分,甚至它設備在工廠里維修、刀具的管理、設計的看法,所有這些看法都可以隨時展現數據。這個結果通過終端展示,來實現對整個生產運營環節的及時管理。
右面大的綜合平臺,它對全球的運營設備進行管理,它達到了幾個目的。
第一,增加服務性收入。它通過構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對客戶進行很好的服務,如果客戶有任何問題,它可以第一時間服務。
第二,如果客戶的整個工廠有任何問題,包括從采購到運營設備的運作,再到出貨,物流,它都可以及時處理,減少了24%的時間。而且,故障解決的效率提升了18%,不用24小時盯著,可以進行遠程服務,節省了人力差旅成本。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工業互聯網案例,這對很多傳統制造業企業來說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大大提升了整個制造業的運營效率。
二、時代呼喚工業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