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聯網消息(IItime) 如果你問疫情后時期對工業領域發展最有戰略性、指導性的政策是什么?
我會回答“新基建”。而今天我們要談的是作為“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的工業互聯網。
國內工業互聯網概念出現已早 市場規模未來五年萬億空間
國內工業互聯網概念熱度再次高升是源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上,“工業互聯網”成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熱門詞。事實上,國家近年來一直在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從十七大的“兩化融合”到十九大的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再到今年的常務委員會上的“新基建”,工業互聯網都被積極倡導推動。因為政策推動的結果是為了實現智能制造,而實現智能制造途徑,必須要依托于現階段的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其核心便是工業互聯網建設。
那么國內工業互聯網的規模和潛力如何呢?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5318億元左右。2019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突破6000億元,達到了6110億元。預測未來五年(2020-2025)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3%。隨著產業政策逐漸落點,在新基建的推動下,市場空間將有望加速,在2025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將突破1.2萬億元。
數據之下,顯示了工業互聯網市場需求量在逐步攀升。傳統制造業轉型需求與信息技術加速滲透,催生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制造業轉型升級需要新的平臺化工具,一是工業數據的爆發式增長,需要新的數據管理工具;二是企業智能化決策需要新的應用創新載體;三是新型制造模式需要新的業務交互手段。工業互聯網平臺由此衍生。工業互聯網平臺產生之后,必須還要有技術支撐,那就是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主要是數據驅動的工業智能,重點在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生產,個性化定制和服務化延伸。
交互跨入工業互聯網平臺 國內優質平臺數量穩增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發展,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形成了中央頂層部署、全國系統推進、產業積極引領、多方協同努力的良好局面。除了爆發式增長的規模,工業互聯網平臺形式逐步演進發展。縱覽國內的眾多的工業互聯網,我們從自身業務屬性上可以分為四類:傳統制造企業、IT軟件公司、新型互聯網公司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及通訊運營商孵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首先說傳統制造企業進入者。比如三一集團孵化的樹根互聯根云,航天云網INDICS,海爾的COSMOPlat,這些由傳統制造業孵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具有一些共性:具備行業底蘊,對行業有著深度了解,在傳統業務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身的數字化能力。當然每個平臺又有自身的特點:例如海爾COSMOPlat就是用戶驅動的實現大規模定制化的平臺。再好比樹根互聯是國內成立最早, 聚集工業設備互聯 (IOM)和 機器關系管理(MRM)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其次看IT軟件公司打造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如用友精智、浪潮工業云平,這些由IT基因的公司擁有強大的軟件設計能力,對于工業制造業走過的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階段,擁有豐富的行業服務經驗和知識積累。
各自特點在于:例如用友精智工業互聯網平臺,開放的生態體系,幫助工業企業實現敏經營、輕管理、易金融、簡IT。而浪潮工業云平臺,將產品數據管理與工藝設計一體化結合,開放性好,支持快速的自定義配置和二次開發。
再看新型的互聯網企業建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互聯網深諳互聯網法則,擁有深厚的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重要能力。典型代表是阿里云ET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云和端一體化,可在“云”上提供海量數據分析,實現復雜算法模型訓練。
最后看通訊運營商孵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通訊運營商作為5G基礎網絡提供者,利用強大的資源優勢在5G、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大數據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果。例如中國移動構建的“1+4”為核心的工業互聯網產品體系,通過聚焦設備聯網、數據分析、行業機理標準化賦能工業行業。聯通構建的中國聯通工業互聯網CUII產品體系、中國電信的“翼聯工業互聯網平臺”均與多家合作伙伴實現平臺對接和融合。
主流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各自具備不同的優勢,而后隨著海量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出現和發展,平臺之間的競爭將會加劇,而只有發揮自己差異化優勢,又汲取他“臺”之所長,融合發展才能共同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下文還將談到這點。
源于制造業 具有工業基因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本色”出演
上面分了不同類別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各有強項,這里以樹根互聯為例,來看看從工業企業自身孵化出來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底色”。
樹根互聯是三一集團孵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公司, 2015年,基于對工業4.0的深度思考,樹根互聯的創始團隊萌生了兩點想法:一、未來制造業的發展必將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二、由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轉型升級不能構建在國外平臺上,中國需要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隨后樹根互聯進入快速發展期,由于三一集團本身設備管理、資產管理、公司流程管理也還存在瑕疵,樹根互聯迅速與三一集團的合作全面推開。根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在三一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深度賦能:支持研發、支撐制造、提高服務,提高整體競爭力。
就以廠內制造應用場景為例,當時三一廠房的痛點是:工業場景復雜,車間內設備眾多,設備協議不同,同時相當大一部分設備是無控制器的啞設備,技術上無法實現生產數據的采集。三一應用了根云平臺根云小匠解決方案,通過分析生產設備的電流值判斷設備的開機率、作業率和利用率等生產效率指標,幫助三一快速掌握設備的運行狀態。實現了冗余資產清理,優化生產計劃,減少工人無價值活動,有效促進各工藝段改進,提升作業率。從數據反饋效果來看非常直觀,三一員工從2011年的7萬人降低到2019年的3萬人,設備從9000+臺降至8000+臺,而訂單量卻提升了兩倍。
目前,樹根互聯已經連接超58萬設備、賦能81個細分行業、支持超400工業協議,連接超4500億資產,給客戶帶來超百億元收益,同時根云是首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工業互聯網平臺,被工業和信息化部授予”2019十大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也是唯一進入Gartner魔力象限的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